中职学校以劳动教育培养工匠品质的探索与实践——预备员工制度视域下中职学校劳动育人实践研究

  科教新报   2023-04-02 14:35:12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胡静

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  朱颂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铁光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伟利

【摘要】中职学校把劳动教育与中职德育工作相结合,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工匠品质,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全体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为培养湖南“三高四新”建设所需的具有“湖湘工匠品质”的预备员工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劳动教育  工匠品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把劳动教育与中职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劳动教育纳入职教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积极开展预备员工制度视域下中职学校劳动育人实践研究,充分发掘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因地制宜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多措并举优化劳动教育环境,着力构建体现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湖湘工匠品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以课程为依托,培养工匠意识

将劳动教育融入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也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德育一部分,每周应不少于1节课。劳动教育课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类,校内为“1+X”模式,即:1指每周一下午第七节开设“卫生+劳动实践”课(全校卫生大扫除,教室、寝室、公共区、实训室及个人卫生),X指“课程+劳动思政”“专业+劳动实习”“实习+劳动锻炼”等特色课程。学校建立一支多元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大部分可以由德育师资队伍兼职,但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劳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与劳动活动等,聘请企业劳模、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的兼职教师,开发系列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建立过程性考核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1.劳动思政课。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学科,紧密结合专业需求和专业教学,校企统筹设置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开展专题劳动教育教学。例如,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开展工匠精神的学习实践,联合湖南闪亮体育有限责任公司等编撰《工匠精神》专业教材,让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入脑入心。由不同学科的老师整合该学科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每周安排专门课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统筹设置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进一步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涉及劳动教育的德育课程内容,同时在语文、专业、体育、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大量劳动教育素材,使学生通过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以及劳动实践的课程学习,在脑海里形成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初步意识。

2.劳动实习课。学校结合专业特色推行劳动实习课,全校各班级学生每学期参加3-5天的“自尊、自立、自律、自强”四自劳动教育周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让全体学生以我为示范,培养学生服从意识、纪律意识、服务意识、文明意识、劳动意识与精品意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设立志愿服务岗,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成立“龙腾”志愿服务队,学生通过校园环境保洁、教师办公室义务服务、重大活动礼仪接待、学生文明行为监督等内容,让学生管理学生、帮助老师,在自己进行校园卫生保洁的同时,劝导其他同学不要乱丢乱扔,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一种服务他人、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把学生自我培养能力贯穿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始终,以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的,通过“四自”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能吃苦耐劳,善于自我管理,具有工匠素养的职业人,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劳动锻炼课。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学校规范开展学生实习实训活动,将劳动素养教育贯穿到实习实训过程中,切实发挥实习实训的劳动教育功能,在实习实训中开展生产劳动认知教育、生产劳动观念教育、生产劳动技能教育、生产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和生产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合格劳动者。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以健身馆等为劳动锻炼载体,把学生的劳动纪律、劳动意识、技能训练效果作为每次课的重要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的目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目前已与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广告设计与制作UI方向)、广州彩熠灯光股份有限公司(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等企业等行业单位开展校外实习实训联合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共促创新创业,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创新精神。

二.以文化为核心,弘扬工匠精神

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考虑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可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劳动意识,形成崇尚劳动的觉悟。

1.制度文化方面——建章立制,让劳动教育有章可循,协同开展。如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制定《劳动教育规章制度》《劳动教育评价制度》等,要求学校师生共同认可并遵守与执行,制度文化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保障。在劳动教育过程以学校、企业与家庭为主,校外社会实践为辅,形成以学校为主,企业、家庭、社会协同管理的机制,校企共同制定等劳动管理规章制度;成立家校企委员会,争取家长与企业协同学校,为学生创造劳动环境,提供时间,进行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

2.物质文化方面——改造环境,让劳动教育触眼可及,随处可感。在校园中建立劳动文化建筑,弘扬专业领域中的工匠与劳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在校园设置了运动员雕塑,制作精美的劳动模范简介、大国工匠事迹图片、劳动名言警句、优秀校友等资料。在体育实训室布局设计上,布置真实与仿真的竞赛环境,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做到专业教学与生产劳动相融合,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及氛围,真正实现环境育人。

3.精神文化方面——树标立杆,让劳模精神入心入脑,可学能做。要想培养出未来湖湘工匠,就要先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劳动的品质。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启动“劳模精神”进校园,运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内电子显示屏、宣传长廊等各种载体进行宣传,传播精益求精的匠心文化;经常邀请创业有成的优秀校友邹开科等进校园宣讲或指导实训,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树立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习标兵”,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劳动标兵”。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工匠品质

1.在创业活动中培养劳动精神。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眼高手低,要使得学生毕业即能工作,得先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要有坚持参与劳动毅力。可以在学校创业活动中培养学生劳动精神,要使学生成为新时代高素质的劳动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自2020年5月正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来,秉承“创新助力文化传承、创业点亮艺术人生”的理念,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共建设校级众创空间1个(约2000平米),此外还有影视传媒、音乐制作、服装设计、茶艺创客等专业群主建的创客空间5个(超1000平米),共有在孵项目22个,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研创服务平台,构筑了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孵化基地坚持推进“课堂上面萌想法”“实训室里出产品”“创客空间初尝试”“众创空间(工坊)见成效”四步走战略,以专业教学为“助推剂”,推动在校大学生“真创业、创真业”,形成了“专业技术+创业”“民族文化+创业”“非遗传承+创业”“科学研究+创业”的四大基地运营模式,实现了专业技术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以致用,体验劳动精彩。

2.在志愿活动中培养劳模精神。志愿者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种互相帮助,不求回报的精神。作为雷锋家乡人紧扣培养雷锋式职业人这一主旨,强化服务性劳动,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和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开展多维联动的志愿服务型劳动教育模式,实现劳动教育实践与社区教育的渗透融合,促进劳动能力提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实训处(湖南省星河演出公司)承接一些演出项目,从节目整体策划,舞美灯光、服装道具、节目编排等整台晚会均由学院舞蹈系、音乐系、影视系等数百名师生参演完成,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流的艺术功底,完成了海利集团七十周年文艺演出等活动,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开展“与时俱进跟党走,志愿服务献青春”劳动实践活动,主动融入社区、服务居民,组织师生到湘郡社区开展交通护学行动、健身指导活动等,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

3.在竞赛活动中培养工匠品质。工匠品质其实是一种劳动品质,是对劳动的热爱、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品质。在组织全市学生技能竞赛、文明风采活动、创业规划大赛等学生竞赛和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坚持“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技能培养模式,以每年奥运项目省常规赛、其他项目邀请赛等作为磨刀石,以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为契机,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辅导,在各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打必胜的吃苦精神。2022年,学校健美操队在长沙市第一届啦啦操锦标赛勇夺少年甲组集体花球冠军等8个“第一”;242名运动员参加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共获41.5金28.5银48.5铜。学校乒乓球队参加长沙市文明风采比赛获单打、团体5个项目一等奖,学校排球队、篮球队参加长沙市文明风采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男子篮球、乒乓球队将代表长沙市参加省赛。学校获得“精神文明奖”和“优秀组织奖”。

职业教育劳动教育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我们还要在积极探索的道路上继续践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让劳动教育要真正回归,就要在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由衷认可并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在劳动中养成热爱、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磊.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实践探究[J]. 中小学德育, 2018(7):3.

[2]李鹏辉. 研究构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体系[J]. 时代人物, 2020(31):1.

[3]王生雨, 吴玉剑.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论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18(10):5.

【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项目“预备员工制度视域下中职学校劳动育人实践研究”研究成果;2022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基于‘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