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记忆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01 20:32:54

  蒋集政

  最早在什么时候知道湘绣,脑海里已没有清晰的记忆。回想起来,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当时与同学参观马王堆汉墓博物馆,讲解员在介绍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时,说汉绣及更早前于1958年长沙楚墓出土的楚绣,乃湘绣的发展之源。《湖湘刺绣》中评说:“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以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如此算来,湘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只是那次参观,我的兴趣点更多地集中在“马王堆汉墓女尸不朽之谜”“素纱禅衣织造之谜”上,而没有对湘绣引发特别的兴趣,更不用说对湘绣寻根究源了。

  第一次与沙坪湘绣“面对面”是2001年3月。是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治大院从河东五一路搬迁至河西现址。市治大院乔迁新址后,国防科技大学特赠送一面巨屏湘绣双面绣以示祝贺。市委市政府大楼为坐北朝南“工字型”结构,一楼大厅为南北长廊型构造,这面巨屏湘绣双面绣就安放在市委市政府大楼一楼大厅正中间位置,南面为“橘子洲头”,北面为“湘江北去”,每次经过大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注目。这面巨屏湘绣双面绣守护市治大楼二十多年后,遗憾的是,2022年市治大楼一楼大厅构造时被移走了,也不知移去了什么地方。

  第一次有兴趣了解湘绣是在二十多年前,当时一位永州同乡找的女朋友是湖南湘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女孩文静秀气,秀外慧中,不由让人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仕女肖像图,也算是第一次感触了“湘绣人”。不久后乔迁新居,这位同乡送我一件“花开富贵”的湘绣双面绣木雕座挂件,这是我第一次“直面”湘绣,也成为我第一件湘绣“藏品”。

  知道沙坪是湘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已是本世纪初。一个周末,几位朋友同去时任开福区政府副区长祖籍长沙县青山镇的袁志恒老家游玩,途经沙坪老街,志恒介绍沙坪是湘绣的主要发源地,说沙坪原属长沙县,1995年撤区并乡时与高岭乡组建捞刀河镇,1996年划入开福区。不管曾属长沙县,还是后来划入开福区,仿佛沙坪湘绣都与他“沾边”,志恒说起来颇有自豪感,对湘绣的有关历史更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清代末期,长沙县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了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标志着湘绣正式走上商品化道路。从此,湘绣以作工精良流传各地,闻名全国。辛亥革命后,湘绣进入全面商品化发展时期,仅10余年,吴彩霞绣庄分店遍布全国18个省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绣品”一节中,湘绣占了一半篇幅。此时,长沙有绣庄40家,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产品1/3出口海外。湘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大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1933年由锦华丽绣庄出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绣像》参加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引起轰动,绣像原件现藏美国亚特兰大“小白宫”博物馆。

  之所以说沙坪是湘绣的主要发源地,是因为沙坪是最早的湘绣产地。湘籍作家唐樱女士在《指尖上舞蹈的绣花针》一文中记叙:在漫长的湘绣历史长河中,被誉为“中国湘绣之乡”的沙坪,曾演绎无数美丽的绣女传说。众所周知的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就是沙坪的一位美丽绣女,如今的沙坪还保存着她当年的下马石、夫人桥等。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时得知有湘绣奇人陈九姑的绣品“其色如虹,其织如练”,于是命陈九姑为他的生辰大典进贡一件湘绣龙袍。如今,这件湘绣龙袍复制件还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

  再一次与沙坪湘绣“面对面”已是2011年10月。这一年,沙坪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坪湘绣”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时任开福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政旗邀请我与市政府研究室有关同志参观调研正在建设中的沙坪湘绣文化广场。沙坪湘绣文化广场是游客集散、休闲、娱乐、购物的综合性文化广场,广场拥有湘绣博物馆、湘绣名人馆、湘绣工艺体验馆、湘绣婚庆馆、绣乡食府等,所有建筑绿瓦红墙,檐牙高啄,很具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特色。

  说起湘绣,政旗介绍,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至清代已成为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二十世纪初更辉煌一时。1929年6月,国民政府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为孙中山先生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灵柩所用绣制棺罩就是长沙广华湘绣庄绣制的湘绣棺罩。新中国成立后,湘绣借助毛泽东主席携带《斯大林绣像》等湘绣产品访问苏联的“东风”,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形成面向苏联与东欧的第一个出口高潮。说到湘绣《斯大林绣像》,政旗还给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49年夏,毛泽东决定访问苏联,并亲点绣织湘绣《斯大林绣像》作为国礼。但此时的湖南还在国民党控制之下。5月7日,中央特派专员周竹安与赵翰林、章林三人潜入长沙城,一是带来斯大林的照片定绣其像,二是以采办湘绣为名留在长沙,为长沙和平解放建立情报站,“国礼”湘绣《斯大林绣像》可以说是伴随着长沙和平解放的步伐完成的。

  中苏关系破裂后,湘绣出口一度受阻,生产跌入低谷。此后,湘绣发展起起落落,上世纪70年代初进入产业调整期,日用湘绣与装饰湘绣并举,出口主要转向对香港的转口贸易,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湘绣四大厂家”鼎立局面,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湘绣成为湖南轻工行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兴起,湘绣进入“百家争鸣”期,企业起落成为常态,“四大企业”只余一家。21世纪初,湘绣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湘绣产业再次回暖,但持续时间短暂。湘绣包含了太多湖湘儿女特别是长沙人民情感上的文化乡愁,促进湘绣产业重新崛起是长沙人民尤其是沙坪人的殷切期盼,也是建设沙坪湘绣文化广场、打造沙坪湘绣小镇的初衷。

  此后这些年,虽然多次到过沙坪湘绣小镇,但多是路过,即使驻足,也是顺便参观浏览,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调研考察沙坪湘绣小镇及湘绣产业的建设发展。当然,期间也曾多次接触湘绣、了解湘绣、考察湘绣,有两次印象特别深刻——

  2020年5月,有外地朋友来长沙,正值周末,陪同参观考察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古镇中建有“绣珍阁”刺绣艺术品博物馆,收藏了300多件刺绣艺术珍品,其中最多的是湘绣珍品。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评价:绣珍阁是目前为止中国首家集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及各地方绣种的大型刺绣艺术博物馆,其中大师绝响、工艺绝品、当世孤品足以代表现当代刺绣艺术、刺绣工艺之最高水平,亦弥补故宫近现代织绣藏品的空缺。绣珍阁门口对联“巧手针描千幅画,精心线织万年春”,是绣珍阁的真实写照。

  2021年8月,受芙蓉区委邀请,我到袁家岭中央文化区调研,期间参观考察了湖南湘绣博物馆。该馆1999年建成开放,2020年完成提质改造,展馆近2000平方米,藏品4000余件,以“针尖上的湖湘之美”为主题,分为“针尖之源——神奇瑰丽的楚汉刺绣”“针尖之兴——享誉世界的名绣之花”“针尖之盛——异彩纷呈的当代湘绣”“针尖之梦——绣出人民美好生活”四个展厅,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源起演变、先辈艺人的精湛技艺、当代湘绣的创新发展,感受到湘绣的前世今生、艺人佳作和时代新风,体现了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博物馆庄重大气,不仅是一座系统展示湘绣历史与技艺的专业性博物馆,更是一座反映湖南人民热爱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传统文化艺术博物馆,致力于湘绣非遗技艺的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绣传湖湘之美,绣出美好生活。

  最近一次到访沙坪小镇是2023年3月末的周日。接连几日细雨霏霏后,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爱人提议去长沙县北山书屋看看。北山书屋位于北山镇北山村,途经沙坪小镇。那天北山书屋因故暂未开放,我们无比遗憾地游览了临近的北山水库后便返回。再过沙坪小镇,爱人说还没有到此参观游览过,深感惭愧,便陪同爱人小镇游。

  来到沙坪,绣坊街是不能不去的地方。绣坊街是中国第一个以湘绣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商业街区,全长约1300米,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南北走向,与沙坪老街平行。街区小品和建筑艺术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古色古香的建筑,有湘绣主题文化酒店、湘绣艺术中心、非遗展示中心等。灵动的水系和绿树青竹构成景观主体,呈现出水灵竹韵、香樟宜居、桂花飘香的美景。

  小镇最核心的景点当属湘绣文化广场。走马观花一圈后,重点参观了沙坪湘绣博物馆。沙坪湘绣博物馆是湖南天利湘绣公司创建,是全省首家民办湘绣产业配套型博物馆,建筑面积近4000平米,藏品数千件,藏书近万册,2010年建成开放。“沙坪绣天下”陈列分为:历史篇,人物篇,工艺篇,传承篇,企业篇,作品篇六个篇章。陈展以实物藏品为基础,配以图片、文字、影像、雕塑、场景等辅助展品及现场互动演示,构成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陈列体系。颇感意外的是,展馆内见到了好朋友易鹰的撰联:“天工巧夺添锦绣,利惠万家誉湖湘”,头尾嵌字“天利湘绣”,可见其用心……

  纵观湘绣的前世今生、传承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湘绣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价值和非同凡响的意义。

  ——历史文化价值。湘绣代代相传2000多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更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湘绣人更是将行业精神与特点上升为“绣道文化”:崇德承新、静心隐忍、循规守则、惟精致尚,对技艺追求精妙,对艺术追求卓越。正如湘籍著名作家谭谈在《沙坪湘绣赋》所言》:“观湘地之刺绣兮,集芙蓉为霓裳。呈天工之巧夺兮,化春水之奇姿。体精妙以锦上添花兮,蕴灵动而针下传情。融书画金石之博大兮,藉文化艺术之精深。”

  ——工艺美术价值。湘绣是我国艺海之林的一朵奇葩,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湘绣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形神兼备,动静互彰,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如以湘绣顶尖工艺“双面全异绣”绣织的《狮虎》座屏,绣屏一面为仰天长啸的上山虎,另一面则是低首夜行的下山狮,一上一下,正面的虎头转到反面变成狮尾,两面的形象迥然不同,具有极高的传统手工技艺价值和地域文化艺术价值。

  ——品牌商业价值。湘绣作为湖南乃至中国的“艺术名片”而享誉海内外,广泛用于馈赠、装饰、收藏以及服装、服饰、头巾、床上用品,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及港澳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元首和政要。2021年6月,泰国驻昆明总领事孟功先生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来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泰国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董事长周永顺来长沙,市长向客人赠送的礼品就是湘绣。

  ——静心养性价值。数千年来,最能体现华夏女子心灵手巧与性格娴淑的便是“绣花”。古时闺阁女子,不论贫富,皆自幼拈针挑绣,期盼成为“刺绣”能手、“女红”行家,可绣飞禽走兽,可绣花草树木,花色可素可繁,花品可奢可俭。许多殷实人家,家中不仅建有“绣楼”,女子择婿亦“抛接绣球”。绣花看是手上技艺,实际是心上功夫,须得修心,须得怡性,须得静悟,方能成功。爱人在参观湘绣工艺体验馆时,情不自禁想要在空闲时学学画画、学学绣花了。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