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沅陵∣湘西剿匪——不能忘却的历史(沅陵篇)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28 10:32:5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杨国胜 瞿云

湘西地区,是一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有10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交界,雪峰山和武陵山两大山脉横贯其间,这里山高林密,溪河纵横,峰险洞奇,风景秀丽。近年来,张家界、吉首、凤凰、沅陵等地都是人们来湘西旅游的首选地。

谁又能想到过去的湘西是怎么样一个令人恐惧、让人绝望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湘西出土匪,地方上“男弃耕,女弃织,老弱死于沟壑,壮者散于四方。”这是当时湘西真实的写照。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听从党的号召,进入湘西剿匪,历时一年多,取得剿匪完全胜利。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西剿匪解放军47军军部旧址。杨国胜 摄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西剿匪解放军47军军部旧址。杨国胜 摄影

过去,湘西因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地瘠民贫。封建势力雄厚,地主、恶霸、土匪三位一体,称霸一方,也是匪患重灾地。进入民国时期,土匪危害尤烈,众多匪首利用湘西险要地理占山为王,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给湘西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其中匪首张平,湘西州古丈县人,杀人无数,残暴至极,有民谣:“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在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反动派心存幻想,以湘西地理、历史和社会条件,在湘西收编纠集各路土匪武装,封官许愿,掏钱送枪,成立湖南“游击司令部”,构筑反共基地,大肆活动,欲致湘西人民于战火毁灭之中。

1949年9月9日,毛主席致电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军湘西,下达“肃清湘西土匪,经营湘西”的命令。9月18日,沅陵解放。10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7军奉命进入湘西剿匪,执行毛主席关于军队是“战斗队和工作队”的指示精神,军部设沅陵,在沅陵成立湘西区党委、湘西军区,军长曹里怀兼任湘西军区司令员,开展肃清湘西土匪和发动群众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949年10月中旬,大军进入湘西,部分土匪围剿,部分土匪迫于压力缴械投降,还有暂时隐藏起来。解放军一举解放湘西10多个县城。之后47军主力奉命入川,整个湘西仅留下军直属队和140师。看到水陆交通线长面广,新生政权不稳固,获得喘息土匪公然袭扰车队、政府机关,恐吓杀害干部和民兵。匪首张平还四处扬言要攻打沅陵,反动气焰十分嚣张。47军主力回师湘西,重拳出击,开展春季剿匪,由于湘西地形复杂,缺乏剿匪经验,春季剿匪没有对土匪造成致命打击。

1950年6月6日,毛主席在中央七届三次全会上对剿匪工作又作出明确指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一致团结起来,必须坚决地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于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必须提高警惕性。”

毛主席两次指示,可以看出湘西剿匪战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解放军47军深刻领会毛主席对剿匪的指示,以军事围剿为重点,同时开展政治攻势和发动群众,建立广泛的剿匪统一战线,打一场湘西剿匪的人民战争。

在军事进剿的同时,开展政治攻势,向匪兵家属解释政策,动员他们劝亲人下山交枪自首,主动报告匪情。先后发布《告匪特书》《四十七军告土匪书》,公开明确告诉他们:“改过自新,迅速向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缴械投降。人民可适当减轻他们的罪恶。被胁从为匪的人们,只要改过自新,人民将本着宽大精神,不咎既往;如能击杀匪首,自动来归,或密送情报,则论功行赏;如仍执迷不悟,继续为匪,全湘西人民一定向你们清偿血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人民解放军即将发动强大攻势,任凭海角天涯,也要把你们剿灭。”同时,形式多样宣传,采取演戏、放电影、写大字报、写标语来阐明剿匪决心,如今仍有地方可以看到剿匪标语:“坚决消灭土匪,解放湘西人民!”“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

1949年10月至1950年12月,解放军47军全体官兵紧密联系群众,纪律严明,拥政爱民,以大无畏的不怕牺牲革命主义精神,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开启湘西剿匪战役。经过一年有余的浴血奋战,全歼土匪8万多人,铲除了湘西百年匪患,湘西350万人民得以解放,湘西剿匪战役获得彻底胜利。

1951年1月,毛主席对湘西剿匪取得的伟大胜利,给予高度评价。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胜利门。杨国胜 摄影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胜利门。杨国胜 摄影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因湘西地理特殊,社情复杂,剿匪战役进行得异常艰苦,牺牲巨大。在湘西剿匪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多达3000人,其中1005名将士和地方工作人员长眠在沅陵这块土地上。

1951年春,湘西党委、行署和湘西人民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将士的丰功伟绩,缅怀在剿匪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决定在沅陵梧桐山修建了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也称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纪念园原是辰州的署衙所在地,1902年发生“辰州教案”,清政府在英国压力下于署衙外东门处立一石碑,一面记录“辰州教案”始末和英帝国至清政府抗议书,一面刻“慈禧诏令”,惩办辰州文武官员的“上谕”,以纪念被害教士,羞辱国人。1924年秋贺龙率部北伐时驻扎于此。在了解此碑来历后,十分愤慨,亲自带兵砸毁“国耻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将署衙所在地的梧桐山改建为中山公园。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面临沅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6712㎡。园前胜利门三重门气势雄伟,大门上方刻着原47军军长曹里怀的亲笔题词“胜利门”三个字。

中轴线往上为汉白玉剿匪浮雕图,再现解放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湘西人民支持剿匪的场景。

园中建有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塔身正面立有一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塑像,下嵌有建塔序文。塔的另三面有黄克诚、王首道、晏福生、黄志勇、曹里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公园两侧建修纪念亭四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的烈士名单1024人,以志功勋,永垂千古。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杨国胜 摄影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杨国胜 摄影

纪念园内古树参天,建筑物雄伟肃穆,中间大道和岩墙古朴整洁,休闲廊亭幽静清爽,园内植物花开四季。每天都市民和游客前来纪念园休闲、参观、缅怀。看到人们幸福的面容,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吗?

2009年,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湘西剿匪战役是我党领导的又一场人民战争,是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47军听党指挥,拥政爱民,不畏艰辛,不怕牺牲,铸就了伟大的湘西剿匪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以此文纪念和缅怀湘西剿匪牺牲的烈士。

千里沅水流不尽湘西人民相思泪,万峰青山道不完四十七军英雄情。

一审:雷鸿涛

二审:黄巍

三审:肖军

责编:雷鸿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