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雷爱华副教授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新机制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31 15:59:33

近日,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雷爱华副教授带领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新机制,相关原创性研究成果以“NO-producing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Confer Protection against Chlamydia psittaci in Mouse Lung Infection(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一氧化氮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小鼠中发挥保护作用)” 为题在传染病领域国际著名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传染病杂志》IF=7.759)在线发表,论文链接为: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961856。雷爱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罗英为第一作者,南华大学为第一单位。

据了解,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以鸟类、人类及一些哺乳动物为宿主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具有较强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流行和爆发流行,其感染人类后主要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近年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病例逐年增加,但其感染的免疫机制尚不清楚。

雷爱华课题组利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发现: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小鼠过程中,中性粒细胞(PMN)在小鼠肺部出现大量聚集并在感染第3天开始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并产生一氧化氮(NO);PMN是感染小鼠肺脏产生NO的主要细胞,并依赖iNOS/NO抑制衣原体的增殖;清除感染小鼠体内的iNOS+PMN使小鼠肺部衣原体载量增加,肺炎和肺部损伤加重,说明PMN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鹦鹉热衣原体和细胞因子IFN-γ通过激活PMN中NF-κB和STAT1信号通路诱导PMN表达iNOS和产生NO。

该研究发现iNOS+PMN通过产生NO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丰富和完善了中性粒细胞抗衣原体感染的理论知识,为防治衣原体感染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思路。

示意图: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经呼吸道感染小鼠后,大量中性粒细胞(PMN)被招募至肺脏;鹦鹉热衣原体和IFN-γ通过激活PMN中NF-κB和STAT1信号通路诱导PMN表达iNOS和产生NO,进而抑制衣原体的增殖。

该研究依托特殊病原体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的支持,得到了南华大学特殊病原体研究专家吴移谋教授的指导和支持。(王川)

责编:张芷瑜

一审:张芷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