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锋精神融入审判实践——长沙市望城区法院弘扬雷锋精神记事

胡兴海 曾晶晶     2023-03-04 10:43:02

本报讯(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兴海 通讯员 曾晶晶)长沙市望城区是雷锋的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作为雷锋家乡法院,望城区法院始终秉持“雷锋精神厚德,公正司法立信”院训,让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司法为民的动力。

雷锋人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

走进法院大厅,文化浮雕墙上意气风发的青年雷锋昂首阔步;行走在楼道间,雷锋语录十步一句,暖人心脾。

在这里,雷锋的影子无处不在:标语、图像、书籍,无一不显示着雷锋精神对法院工作的浸润,光芒熠熠,从未褪色。

“雷锋精神的内核是为人民服务。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法院的司法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望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龙兴盛说。

阡陌纵横的田间小道、人潮涌动的社区广场,见证了法官们不分寒暑普法奔忙的身影;幽静的农家矮舍、书声琅琅的青青校园,响起过他们巡回审判的法槌声;产业集群的厂房园区内,留下了他们的匆匆足迹,那是走访企业了解司法需求的必经之路:村(社区)的诉源治理工作点,是他们常常光顾的调解之家。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司法服务民生。

毗邻雷锋纪念馆,有一个以雷锋名字命名的法院派出机构——雷锋人民法庭。雷锋精神是法庭赓续不断的红色基因。

雷锋法庭的荣誉室内,悬挂得最高的不是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奖牌,也不是全市先进集体的荣誉证书,而是一面缺失了半边流苏的金黄锦旗。

锦旗赠送者周某是一位特殊的当事人。其老家在贵州乡村,家境并不宽裕,常年在外地城镇务工。

2017年8月,周某不慎在工地上摔伤致截瘫。其时,城乡居民人身伤害赔偿标准尚未统一,若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其残疾赔偿金,周某的康复治疗难以为继,以后的生活也会更艰难。

听周某谈及曾在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期居住过,承办法官多次与当地派出所及街道联系,发出调查函请求相关单位协助调查其经常居住地。

最后法官认定周某的经常居住地为城镇地区,可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其残疾赔偿金。

2021年元旦前夕,法院将包括残疾赔偿金在内的百万执行款打到周某的银行账户。已经回到贵州老家的周某立刻打来致谢电话。

隔日,他拄上拐杖,冒着严寒,乘火车辗转十几小时,将一面“秉公执法 勤政爱民”的锦旗赠送到雷锋法庭。

由于行程急促,这面凝聚了温情的锦旗,在途中不小心遗失了一条长穗。

在望城区法院,学习雷锋永远是进行时。摊开法院的帮扶名单,街道、社区(村)、个人的名字密密麻麻挤满了表格。

其中的帮扶对象小莹,是一名事实孤儿。在法院连续5年的资助下,她顺利从中学考上大学。

“毕业后,我也想当一名法官。”2022年8月,结束在法院的暑期实习后,小莹收藏了法院自制的雷锋式法官表情包,其中“奔跑吧,追梦人”的表情是她的最爱。

在法院日常审判工作中,干警们也在不断书写新的“雷锋日记”。

一身工装、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来到门口,法警张凯细心搀扶,陪同其办完所有事项;推着婴儿车的母亲面对台阶暗自发愁,干警刘赫在征求其意见后,抱着婴儿车小心送上楼梯;参加庭审的当事人突发疾病,干警胡慧急奔送来药箱,安排就医,让当事人转危为安。

夏季防汛,风急潮涌,法院干警连续一月奋战在河堤守夜巡逻;冬日除雪,干警们不惜气力,清扫出一条干净通道。

这些镜头聚焦的场景,都是真实的雷锋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法院“雷锋”。

责编:杜巧巧

一审:樊芳

二审:陈佳婧

三审:何金燕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