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2-28 14:22:0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耀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
1957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57岁;
198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8岁;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
2022年7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2月27日,记者从2023年长沙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长沙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0.4岁,稳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这是长沙首次宣布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大关。
我们以2023年“长沙标本”为例,剖析一下幸福生活之下的人均预期寿命“节节高”——
1、平安生下来
人均预期寿命是指:某年某地区新出生婴儿预期存活的平均年数。所以,孕产妇的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对整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
1984年起全国开始推广住院分娩,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
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9/10万,婴儿死亡率50.2‰。孕产妇的死亡率比建国初下降了94%。
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18.3/10万,婴儿死亡率6.1‰。
……
目前,我国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8%以上。同时,国家开始普及产前检查,以《母子健康手册》为载体,免费为孕妇进行5次产前检查,推广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
长沙强化“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供给,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建设国家婴幼儿照护示范市。2022年,长沙市孕产妇死亡率8.1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44‰,婴儿死 亡率1.33‰,新生儿死亡率0.61‰,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
长沙在湖南率先出台了优化三孩生育政策文件,优化生育配套政策,促进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健全普惠安全托育服务体系。
2、平安活下去
为尽快改善卫生状况,控制疫病流行,从1950年起,新中国开展春季防疫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等,全国卫生机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不断建设完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攀升。
2022年,长沙出台《长沙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成5个城市医疗集团和2个紧密型 县域医共体。“健康长沙”建设PPP项目全年投资完成额16.19亿元,长沙市一医院新住院大楼、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 中心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等项目相继竣工使用,新增床位2500张,所有区县(市)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市公卫救治中心改扩建等项目,挂图作战、高效推进。
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行动,新改扩建1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家村卫生室,遴选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能力“十大提升行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持续深化医疗保障改革,稳妥完成全市医疗机构第四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全国首创在基层同步开展医疗机构 DRG 改革,率先全国运营“医康护”一体模式。
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卫生健康系统经受了重大考验。长沙成功处置了5轮重大反弹疫情,始终做到精准防控“不封城”,平稳度过发热门诊、急诊和重症患者三个高峰,防控工作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荐。
“国十条”出台后,长沙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突出“防、治、管、服”工作重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达2674万,向全市169.7万重点人群免费配发防疫物资。迅速扩充医疗资源,率先在全省启用仲景方舱医院,快速转换扩容3300张重症床位、2250台呼吸机,备足980张亚定点医院监护床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
建立健全市级医疗救治专家调配机制,为201家养老机构配备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摸清151万重点人群健康底数,落实重点人群“四个一”健康服务网格化管理;投入3000余万元升级改造 7 家疾控中心;开发上线“防疫通”系统,全面优化提升监测预警、流调溯源等核心能力;畅通急救网络,提升急救能力,实现全部185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护车配备全覆盖。同时开通55条24小时疫情防控热线和7条心理援助热线,累计受理诉求15.55万条。
3、平安活更长
影响一个国家人均寿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务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地理位置等。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治疗水平显著提升,公共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走在今天的中国街头,白发长者比比皆是。人均预期寿命节节攀升,见证了中国人从饥寒交迫到物质丰富、从缺医少药到健康中国的“华丽转身”!
2022年,长沙成功创建9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158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深入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和医养结合机构合理布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大部分农村社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建了84个省市级卫生镇、卫生村(社区),22个省市级文明卫生单位。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未来,除了人均寿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体质也需继续增强。从活下来到活得长,还要活得好,背后重要的支撑就是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如果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并不充裕。致力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政府还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
健康中国行动需要每一位公民努力,努力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在为建设“健康中国”作贡献,为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作贡献。
责编:徐蓉
一审:徐蓉
二审:张福芳
三审:谭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