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艰难战“新冠” --记通道第一人民医院全力以赴迎战新冠重症高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09 17:29: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9日讯(通讯员 杨晓梅)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新冠感染降级“乙类乙管”,防控重心从“防感染”全面转到降低“重症率、死亡率”,医院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那道防波堤。通道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经历着与新冠病毒的“最艰难一役”,医务人员马不停蹄地奔忙在各个工作岗位,为了打赢这场与病毒较量的“生命保卫战”,他们竭尽所能、执着坚守,用博爱与奉献、热血与汗水、敬业与精业为人民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坚强防线。

应收尽收,迎战就诊高峰

2022年岁末,随着新冠感染患者的不断增加,到医院就诊人数开始呈几何式上涨,首当其冲的是急诊科。疫情“放开”后,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急诊科,也进入了艰难时刻,一天最高的接诊量远远超出既往数量达到300余人次。诊室门口围满了患者和家属,来就诊的患者中,除了高烧患者外,还有很多老年人,其中不少都罹患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急诊科所有医务人员都在竭尽全力。“完全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一个接着一个的病人,喝口水都是一种奢望,而且我们好多工作人员都是带病在岗”急诊科戴胜峰主任说道。除去急诊科外,发热门诊、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儿科和感染科这些重点科室也是最前哨。两周以来,这几个科室的门诊接诊量已经达到了高峰,是平时的三倍。每个科室住院病人都是爆满,走廊挤满了床位,而且还有许多等待住院的病人。


人员告急、床位告急、物告急!

一切都是那么的猝不及防,医院压力骤增。面对困难和挑战,医院没有选择“躺平”退缩,而是在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卫武的带领下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充分盘活全院资源,全力保障就诊患者“应接尽接、应治尽治”,并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特殊人群就诊。

在门急诊,为保障患者及时就诊,从各科室及时抽调医务人员增加门急诊力量,增设诊室和坐诊人员。导诊加强就诊人员分流,在对症诊疗的前提下,引导患者至其他相关门诊就诊,适当缓解排队压力。

改造扩容是医院在新冠大规模感染想到的一招“先手棋”,医院及时增设感染二科、亚重症医学科。“元月2号下午四点接到通知,感染二科晚上七点钟要开始收治病人,被抽调的医务人员从五点钟就一直为即将接收患者而在忙碌着,好多护士都是还未痊愈就返岗了,当晚就收了13名患者,第二天三十张床位全满了”感染二科护士长的杨丽桃说道。   

医院按照“分级分层”接收救治,对全院各科室床位进行统一调配,打通各学科限制,医院所有的临床科室除产科外均接收新冠阳性患者,充分保障新冠感染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院住院病人数突破600人次,其中新冠感染患者近500余人。


跨学科救治,集中力量保障重症

“我活了82岁了,这辈子都没想到因新冠感染还能到妇科住院,这里的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很好,医疗技术很好,每天都有专家来看我,我恢复的很快、谢谢医生护士”家住溪口镇的杨爷爷出院前感激的对着妇科医务人员说道。

随着新冠感染住院病人的激增,跨学科救治成为必然,如何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保证生命安全,成为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医院提出“能救尽救,为患者提供一切可提供的救治手段。”为了更好地快速提高各科室对新冠患者的诊治水平,医院专门成立了新冠感染疫情抢救治疗专家组,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多次组织学习新冠感染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重症患者救治指南,规范救治流程;并实施专家包干制度,每个专家负责1-2科室的新冠感染救治指导工作,每天到病房查房,查看患者的病情,并指导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手机24小时通畅,随叫随到。及时建立新冠肺炎救治专家值班制度,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新冠感染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协调工作及救治指导工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保证医院各科室新冠诊治能力同质化,使得新冠感染患者无论住在哪个科室都能得到专业的救治。

重症医学科的主任莫进波自从我县新冠重症患者达到高峰以来,ICU住满了患者,他就从来没有睡个安稳觉,时刻都是惊醒着,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每天要不停的在各科室转着,一有危重病人,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我深知我肩上的责任很重,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我们越是迎难而上”。

普外科主任杨德勇介绍到,“我们普外科收治的新冠感染病人数占了全科病人的百分之六十,其他科室和我们情况也差不多,在医院专家组的监管下,这些新冠感染的患者在我们这里得到的积极有效治疗”。


尽心服务,守护同心抗疫战线

所有的优化措施都离不开人力支持,在“患者激增”“战斗减员”“带病上岗”的重重压力下,医院团结全院职工,尽心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建立起医患、医护的同心抗疫战线。

CT室作为当前需求最大的检查科室,日检查量接近300余人次,是平时工作量的4倍。机器全天24小时不停运转,工作人员中午也不停歇,在科室迅速解决午饭后又继续工作,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负责白班阅片的医生基本每天要加班至晚上10点,只为老百姓能及时拿到检查结果、尽早完成就诊。

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最后防线的重症医学科,在疫情冲击下成为“战”疫“重灾区”,随着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增加,重症监护室“阳性度”也越来越高。面对成倍增加的工作量,科室人员也相继出现了发热、咳嗽、全身痛等症状。在人员减少、工作量激增的困境下,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已成为当前的工作状态。ICU护士杨娟自从护士长新冠感染住院后,她接过了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从此没了白天黑夜,她一直坚守在科室,她头痛发热,四肢酸痛,抗原检测阳性,但她一直带病在坚持工作。她说道“我不能“倒下”,也不敢“倒下”,科室有这么多的重症病人需要我们去救治。”

神经内科医师龙婷一直在工作岗位坚守到最后,她的核酸检测是阴性,但所有的感染症状她都有,发烧,咳嗽,全身酸痛,科室医生感染人数持续增加,但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工作量成倍加重,“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缓解了,科室的医生在病后2-4天全部返岗了,大家都没有完全痊愈,但是毫无怨言”。


火速行动,保“弹药”充足筑牢医疗支撑防线

病区改造、增配器械设备是扩大收容、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的前提。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行政后勤科室在第一时间做好物资储备、动力支持等保障工作,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接到怀化市卫健委通知后,医院设备科、采购科立即启动设备采购,抢购了一批呼吸机、电动病床、微量注射泵、血气分析仪、血滤机、氧气吸入器等必需设备。设备一到货,设备科工作人员便开始验收、组装、调试,第一时间将设备配备至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有效缓解了设备短缺压力。

“您好,请您想尽一切办法给我院采购一些布洛芬、连花清瘟!”“请您再想想办法,无论如何给我院采购一点,拜托了!”......这是疫情开放后,医院药剂科主任石跃霞每天不论昼夜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各大药品供应商、药品生产厂家发出无数次紧急求援采购药品的真实写照。疫情开放后,她作为第一批新冠感染的患者在家居家隔离,但是工作从没间断过“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不停的发送短信和微信,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但是也在咬牙坚持着,有时候为了多得几盒退烧药,要打几十个电话,只想着多采购些药,”她说道。为确保防治储备药品不出现空档,不发生断线,药剂科所有工作人员全力做好药品的采购计划、入库、领用、调配等工作。在全国各地疫情治疗药品奇缺、断货的情况下,医院药剂科确保了及时、必需的供应,充分保障了临床用药和医护防护需求。他们说:“战斗在一线的同事不计生死,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药品保障,满足临床需求。”

为保障医疗工作运行,总务科实行24小时排班,多次在深夜或是凌晨搬运物资,为了临时病区快速建成,全体人员忙得浑身湿透也没有丝毫怨言,“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寒冬将过,暖春可期

不推诿、不拒收任何一名患者,通道第一人民医院坚持把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放在首位,坚持守好这场疫情大考的“主阵地”。截至目前,该院医务人员新冠感染率已经达到了95%,轻伤不下火线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我还能坚持,我值完这个班次”“我已退烧,明天排我上班吧”“我会尽力做好防护,我上”……他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在带病坚持工作,症状较重的医务人员病情稍微缓解,就第一时间返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每一次的努力都将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无论是年老,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护,每一位通医人,都在用自己的坚持主动担当,使医院做到了诊疗救治服务不断档。

通道第一人民医院抗击疫情至暗时刻已过,目前,全院干部职工在岗率达98%,每个人都满怀豪情,投入到这场生命保卫战中。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身影,一个个团结拼搏的科室,是每一位通医人的缩影。脱下战袍,他们也是普通人,甚至是跟就诊患者一样的病人,他们是家里离不开的顶梁柱,儿女倚靠的大树、爱人心头的月光,老人依靠的港湾。是“使命感”推动着他们奋不顾身战斗在前线,无论是流血流汗、饥渴难当、通宵达旦,只要不倒下,也要守护住侗乡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位通医人都了不起!

寒冬将过,暖春可期。大家虽诉说着各自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但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和对未来的乐观。心手相牵迎难上,没有跨不过的坎!有人说,三年来,终究是医护人员扛下了所有。这个冬天虽悲壮,但无疑是伟大的!

责编:陈基健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