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18 11:43: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8日讯(通讯员 彭小霞)“大家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把锣鼓敲起来!”1月16日上午,临湘市羊楼司镇梅池村嗡琴戏第三代传承人钟理军带领锣鼓队,在村嗡琴戏传习所大门口,把锣鼓敲得震天响,吸引得上下屋场村民纷纷前往观看。春节将近,该村在外务工的村民基本都返乡了,为迎接新春,村民们自发到一起,把大半年未唱的嗡琴戏又重新唱起来。
“新咯年呀哩呀来,好呀好开怀,吉星高照咧好开怀,送喜呐又送财……”传习所内的乡村大舞台上,演员们精心打扮,一齐亮开嗓门唱起来。台下观众座无虚席,一场接一场的好戏,赢得现场掌声连连,充满着喜庆热闹的年味。
梅池村嗡琴戏发源于临湘市羊楼司镇龙窖山腹地的梅池村,以演奏主乐器嗡琴得名,加上唱腔婉转独特,被誉为极具特色的艺术奇葩,深受湘北地区群众喜爱,并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受传统艺术的长期熏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梅池人学戏成风。从小耳濡目染后长大曲调张口就来,随便凑上几个村民,都能演上一台地道的土戏。当时亦有‘家家板鼓不离手,人人唱戏不离口’之说。几十年来常唱常新,村民们更是百看不厌。趁寒假过年,搞热闹点吸引年轻人来学习观摩嗡琴戏,既是对家乡特色的铭记,也是非遗传承的好时机。”村戏剧团老演员钟林斌介绍说。
一审:刘宇丽
二审:许德军
三审:丁会云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