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04 16:08:04
文/王庭恺
阳了居家,闲翻宋词。有北京友人电话来,提及贺铸,说他一早背诵了贺铸的《踏莎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而我恰巧翻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我是有多喜欢贺铸。也曾依韵《青玉案》,有作:
青玉案·暖风销却千重雾
小今
暖风销却千重雾,更吹尽、尘烟去。熠熠中庭春满树,海棠成蕊,碧兰凝露,燕子归飞处。
念他去岁多歧路,海阔休题断肠句。若问感怀知几许,清茶一盏,云笺三副,闲坐由风雨。
有宋一朝,词坛群星闪耀,名家辈出。
许多词人仅以一语之工惊艳一时,倾倒一世: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红杏尚书宋祁;
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张三影张先;
山抹微云的秦学士;
露花倒影的柳屯田;
滴粉搓酥的左与言;
绿肥红瘦的李清照;
……
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贺梅子”贺铸贺方回。
贺铸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词人。
奇在相貌,特在才华。
《宋史》记载他“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陆游对他的容颜更是毫不掩饰,“贺方回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
贺鬼头!听这名字就很吓人,颜值什么的就不用想啦。
这算哪门子的文人才子形象。
不过,像贺铸这样丑出圈的,史上还有温庭筠。温庭筠号称“温钟馗”,据说因为太丑而曾被赶出考场,又因为太丑而被人把画像挂在墙上避邪。可温庭筠写诗填词从不打草稿,手笼袖中,靠着书案,叉手八次就能完成一首诗,故人送绰号“温八叉”。
从“温钟馗”到“温八叉”,从“贺鬼头”到“贺梅子”,他俩是双胞胎似的绝。
没有好看的容颜,那么,就让他们有盖世的才华吧。
贺铸长相丑陋,奈何写得一手好诗词,在大家林立的宋代词坛,也是熠熠生辉的一个。当世即与晏几道、秦观、周邦彦齐名。他虽然不是苏门子弟,但与苏轼门人交游甚广,足见其地位之高。
“词至方回,悲壮风流,抑扬顿挫,兼晏、欧、秦、柳之长,备苏、黄、辛、陆之体,一时尽掩古人,两宋词人除清真、白石两家外,莫敢与先生抗手。”
一“兼”一“备”,这样的高赞还能属谁。
贺铸有次去镇江,镇江知府是他的好朋友毛友。毛友盛情招待他,并大加赞美他的作品,说他简直就是当今杜甫。第二天,又有一位好友陈克到了镇江,毛友宴请陈克时请贺铸作陪。酒席上毛友又夸陈克是杜甫再生。第二天一早,贺铸就来和毛友告别,毛友很惊讶,问贺铸为什么急着要走,贺铸说:“一个镇江城,怎能容下两个杜子美。”
其貌不扬的贺铸,就是这样的自信,难怪“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不在话下。
贺铸的诗词,“平淡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词风多样,刚柔相济,以文心写侠骨,以豪气振文意,婉约而不柔靡,豪侠而不疏落,在宋词史上占有从婉约词风转向豪放词风的承继地位,“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龙榆生说贺铸,“词语意清新,用心甚苦,又能出以奇崛之笔,实兼‘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这就是贺方回。
我很丑,谁说不可以很温柔?
“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的贺方回,咱先睹为快: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佳人踪迹难觅,住所难寻,思慕之愁意难平。于是,“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有以水喻愁者,李欣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沈际飞惊叹,“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
黄庭坚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杨慎惊呼,“情景欲绝!”
就连狂妄的湘人王闿运也不得不感叹,“一句一月,非一时也。”
追求美人而不得的《青玉案》,成了人们追捧的伤心情歌,不仅争相传唱,相与和词者,仅宋元之际就有25人28首步韵唱和仿效,一时之盛,词史罕见。如果不是后来的辛弃疾天才纵横,写出一阕《青玉案·元夕》来,《青玉案》这个词牌,恐怕就是为贺铸一人量身定制了。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复挑灯夜补衣?贫贱夫妻之间的恩爱,千古之下犹在眼前。
这首悼亡妻子之作格调高古,哀怨凄婉,悲情动人,和潘岳的《悼亡》三首、元稹的《遣悲怀》三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并传不朽,与苏轼的《江城子》并称两宋悼亡词双璧。
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明咏荷花,实乃托物言志。“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形神兼备,虚实结合,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尚气使酒”、“机辩锋起”的贺方回的外表,隐藏的其实是一颗孤寂的心灵。
西江月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曾经,我们携手看花,并肩赏月;如今,已是不堪回想,“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蒋捷听雨阁楼、客舟、僧庐,贺方回听雨孤舟、枕上。
减字浣溪沙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不是枯藤老树昏鸦,而是落霞黄柳栖鸦。清丽雅致女子手拿清香梅花,回到房间、放下帘子、垂下窗纱,春风料峭比夜里更冷一些。通篇写景而又句句含情,无句不美。杨慎《词品》谓此词“句句绮丽,字字清新,当时赏之,以为《花间》《兰畹》不及,信然。”
浣溪沙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人老心不老才是豁达,让时光慢一点,让酒杯满一点。作别“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豪放而洒脱的贺方回走来了。
“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清代陈廷焯如是说。
“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儿女情未了,贺方回英雄气更盛。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手挥七弦,目送归鸿。这是贺铸《东山词》的压卷之作,笔力雄健,豪气干云,有侠情万丈之感,立体展现了一幅雄姿壮彩,不可一世的弓刀侠客的恢宏画卷。至此,一个飞鹰走狗的五陵侠少,已经完成向“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仁人志士转变,恨不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龙榆生评说此词,“全阕声情激壮,读之觉方回整个性格,跃然于楮墨间;即以稼轩拟之,似犹逊其豪爽。”豪侠精神和悲壮情怀,在词史上是首创性发端。全词悲壮慷慨,声情并茂,与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同调之作,为宋人《六州歌头》中的两首绝唱。
行路难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通篇用典,以慷慨悲凉的气势,抒写人世沧桑和功业难成之意,表现豪侠的困厄,和纵酒狂歌的神态,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颇具有李白诗歌的风神,也是北宋词中罕见的别调。后人称,“稼轩豪迈之处,从此脱胎。豪而不放,稼轩所不能学也。”
全词读来似曾相识?这就对了,全词大部分来自李白与李贺的诗作。贺铸填词,好隐括前人言语,所谓“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新奇。”然而,王国维认为“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实乃诟病其拾人牙慧。其实是否点铁成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宋人赵闻礼说:“其间语义联属,飘飘然有豪纵高举之气。酒酣耳热,浩歌数过,亦一快也。”赞叹此词虽多化用前人诗句,但驱遣自如,且气象豪迈,配得上关西大汉的铁板。
将进酒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此为怀古陈今之作,表达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襟怀。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笔调诙谐,节奏高亢,风格豪放而疏朗旷达,幽默而富于哲理,读来很过瘾。
水调歌头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蓬窗罅,犹唱《后庭花》。
唐代诗家刘禹锡和杜牧的合体,便是宋时词人的贺方回。此词声情激越,慷慨豪爽,充分显示抑塞磊落、纵恣不可一世之气概,读之令人感奋。
寄贺方回
黄庭坚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责编:周听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