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巨变——从吉首市一条公交线到70条公交线看城市的发展变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向莉君 特约记者 龙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14 20:23:2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向莉君 特约记者 龙涛 通讯员 洪为 吴丹 李晓雯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吉首市,坐落在狭长的山谷地带,沿着山势走向,人民路从南至北,呈一条直线延伸。以“1路”为代表的吉首公交一路驶来,亲历了这座山城的变化与发展。

1975年,吉首县公共汽车公司成立,3月,吉首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线开通,从武陵山至乾州化肥厂(现在的乾州古城),全长约7公里,运营着6辆公交车。

1982年,吉首撤县设市。在汽车的轰鸣声中,吉首市的公共交通事业正式起步。从城区公交到城乡公交,运营线路从1条跃升到70条,吉首公交车规模从6辆增长到300辆。与城市同步兴起的公共交通,是吉首发展变迁的缩影。

吉首市城区

15条公交线串联起整个城区

5时30分,天还未亮,1路公交车从吉首火车站驶出,沿着人民路,朝着位于湘西高新区的终点站木林坪驶去。双向对开,12辆纯电动公交车来回穿梭。

“以前是一条人民路贯穿全市,公交车喇叭一响,全市人民都听得到。”吉首市公共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欧建成,1993年进入公司成为1路车的一名驾驶员,见证了吉首市的发展。

“终点站最开始是到乾州化肥厂,后来延伸到二四五队,再后来延伸到纱厂,2013年又延伸到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湘西高新区木林坪。”城市在发展,1路公交线也在不断延长,从最初的7公里延长至17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区面积逐渐扩大。乾州新区、吉首经济开发区建成引流。2021年底,张吉怀高铁开通运营,吉首高铁新城随之拔地而起。与此同时,湘西高新区也逐渐成为城市新地标。

吉首(高铁)东站

吉首经开区创业园

35岁的彭正云家住在乾州,每天都要搭乘公交车去高新区上班,谈起自己2003年搭乘公交车第一次到乾州古城时的经历他还记得很清楚。“那时的票价是5角钱,人民广场那片都是山坡,整个很破旧。”二十年时间不到,乾州已是整洁宽敞、高楼林立。

民生,是城市公共交通不断调整变迁的主要因素。十年时间,吉首城区面积从20平方公里增加至40.56平方公里,公交线路从5条增加至15条,214辆城区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最佳保障工具。吉首老城区、乾州、吉首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城,及湘西高新区,连点成线。

“当年开的是汽油车、柴油车,发动机就摆到驾驶员边上,乘客经常挤得前胸贴后背,挤得实在没地方站,只得坐在发动机引擎盖上。”提起当时的乘车条件,欧建成感慨道。

上世纪的1路公交车

2015年,柴油车逐渐改成油电混用,并在2017年全部换成环保节能的纯电动车。最快发车时间提升到2到3分钟一趟,等车烦、坐车难的场景成了历史。

“以前人工售票,现在可以微信支付,便捷多了;线路增多,想去哪儿都有公交;停车规范了,不像以前随时随地都可以喊‘踩一脚’;现在车速也比较平缓,坐着很舒服;公交车站,还能通过智慧屏幕还显示经过站点公交车的实时位置,语音提醒即将进站的车辆……”说起公交的变化,53岁“老吉首人”欧女士,一一罗列起来。

“为社会服务,让市民出行方便”是吉首市一直承袭的理念。在吉首市第四中学门口,每晚8点、9点两个时间段,都会有一辆22路公交车静静等候。

为了方便乾州街道吉庄村麦田寨的孩子们下晚自习后能安全回到家中,今年3月,吉首市开通第一条夜班车专线。从此,驾驶员罗兴建、石朝阳和乘坐这趟车的30名孩子结下了“公交情”。

18点40分,罗兴建驾驶着22路公交车缓缓开进学校,停靠在校园一角,等待学生下晚自习。

车上有一名叫罗杰的学生,因帮扶班上一位腿便不便的同学下教学楼,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上车。罗兴建和石朝阳形成默契,每晚都多等一会。待最后一个学生上车,22路车才缓缓启动。

车到麦田站,车上的学生陆续下车都回家了。但罗兴建和石朝阳每次都会把车往前再开一段,到达吉首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罗杰家住在产业园区,也就一脚油门的事,莫让孩子一个人走夜路害怕。”为了不让一名孩子独自走夜路,罗兴建和石朝阳将线路作了延伸。

在吉首市公共汽车公司办公室,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锦旗重叠地挂了满墙,感谢信也收满了柜子。

55条城乡客运线连通土乡苗寨

上午10时许,从吉首火车站到岩科村的12路专线沿着蜿蜒的炒沙路,顺着峒河而上,驶入苗疆深处。

车上挤满了装着水果蔬菜肉的背篓、竹筐,有几个背篓里还有几只探着头嘎嘎嘎欢叫的鸭子。12月12日,农历冬月19是吉首人进城赶场的热闹日子。一路上,村民们用苗语扯着嗓子谈论着今天场上的事情,说到有趣处,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车厢。

吉首火车站到大龙洞景区的2路专线公交车行驶在路上

2019年12月,夯吉公路控制性工程夯吉隧道贯通,矮寨镇至峡谷内小河片区的补点、中黄、岩科等苗寨的出行时间从1小时减少至20分钟。这是位于两山之间弯曲狭长的河谷地带,小河两岸排布着宽宽窄窄的田地,一个个苗寨就藏在大山脚下的凹陷处。

2021年3月,吉首市城乡客运12路专线开通。6月,该线路延伸至峡谷最深处的坪年村,实现小河片区吉首区域内沿线苗寨全覆盖。沿线7个村,26个村民小组,1200余户,6000余名苗族群众实现“出门坐上公交车”的梦想。

12路专线驾驶员石远福告诉记者,线路刚拉通的时候,岩科村一位70多岁的苗家阿婆,高兴地连续坐了一个月公交车。

“以前去城里赶场,去3个钟头,回3个钟头,要一天时间。”矮寨镇中黄村82岁的石三英,提起以前没通公交车进城的艰难,感慨不已。

村民们坐着公交车在家里和城里往来

2020年5月,吉首市被省交通运输厅确认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第二批创建县市,湘西乾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陆续购置了63台新能源公交车,23台7座燃油车,开通“8条城乡主线(公交)+29条城乡专线+18条镇村支线”,覆盖全市152个建制村(社区),基本构建了吉首农村客运线网络格局。

从矮寨镇往西岔路进入大龙洞片区,吉首火车站到大龙洞景区的2路专线载满了乘客。有穿着苗族服装从市区交易完毕回家的村民,也有背着相机去大龙洞景区游玩的游客。

因建设大兴寨水库需要,2021年,湘西州委将花垣县补抽乡大龙村、聚福村,成建制划归吉首市管辖,为方便两村2600村民出行,今年3月,吉首市将城乡公交2路专线车延伸至大龙洞电站,结束大龙、聚福两村长期不通农村公交的历史。

48公里,穿过8个村,不仅方便吉首地区的群众出行,花垣补抽乡、雅酉镇等邻近大龙洞景区的村民去吉首办事也常搭乘公交2路专线。

群众出行方便了,深山里的“宝贝”也陆续出山进城。

城乡公交经过的每一座土乡苗寨都有村民背着自家种的茶叶、蔬菜和养的鸡鸭上车,去往城里销售。公交过处,红薯、辣椒、木耳、羊肚菌、茶叶等,在山谷里蓬勃生长。

12路专线沿线风光——峒河国家湿地公园

沿着12路专线,洽比河清亮的河水畔,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沿路铺开,就连风都是茶香的清甜。“这条线春天能看到大片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秋天就是大片金黄的稻穗,冬天可以来摘草莓。”石远福说春茶采摘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茶园里传来苗家阿妹的苗歌声。如今,吉首35条城乡公交客运线路已不仅是满足群众出行,还充当起休闲旅游专线的新角色。

50年代矮寨盘山公路

60年代的矮寨公路

经过打造后的矮寨盘山路成为如今的“网红公路”

吉首市百里茶旅公路(图片由吉首市委宣传部、吉首市公共汽车公司、吉首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提供)

在吉首火车站、吉首高铁东站,一辆辆去往吉龙、勤丰、树耳、夯坨、隘口、太平等土家苗寨的公交车纷纷驶出,在吉首的大山里穿行,载出一个个村寨出行的便利与生活的幸福。

(一审:李孟河 二审:李寒露 三审:彭业忠)

责编:李孟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