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06 17:56:25
(华智生物液相芯片研发团队领衔专家唐顺学博士在实验室研究试剂)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6日讯(通讯员 刘圆)近日,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智生物)利用自主研发的水稻50K液相芯片对云南元阳梯田155份红米材料进行基因型精准鉴定,为元阳梯田红米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相关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杂交水稻》。水稻50K液相芯片是华智生物唐顺学博士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液相基因芯片中的一款产品。据了解,近年来唐顺学博士带领研发团队完成40余款液相基因芯片的自主研发,覆盖作物、畜禽、水产等不同物种的多个领域,打破国外芯片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芯片替代。
唐顺学,中国科学院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博士,现任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总监,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佐治亚大学、孟山都公司、安地种子公司等地学习和工作20余年,在作物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育种等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创新成果。
(华智生物液相芯片样品)
生物芯片是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基因型检测的重要工具,生物芯片主要是通过检测来读取生物样本DNA序列信息,帮助育种家快速了解样本的基因型等相关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育种家就可以根据育种目标,进行群内改良或者群间杂交组配,避免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此前常用的生物芯片——固相芯片,其制造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严重制约国内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
“液相芯片就是基于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原理,把原本需要固定在硅基上的生物探针(固相芯片),溶解到小液滴里,实现同样的基因检测功能。”唐顺学表示,为打破国外垄断固相芯片这一重要的种业“卡脖子”技术,华智生物自主研发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液相芯片产品,可精准高效地实现中、高密度基因型分型,与固相芯片相比,打破传统固相芯片灵活性差、费用高昂、难于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利用液相芯片做试剂实验)
据了解,此前国内基因检测机构均采用国外进口的固相芯片,这类芯片不仅价格高,且位点固定,不足整板的样品必须按整板为单位进行检测使用,无形中增加企业检测成本。以往使用进口固相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每个样本检测费用需700元。现在使用华智生物自主研发的mGPS和cGPS液相芯片,检测成本降低50%-60%。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资深研究员叶昌荣表示,经过系统的研发优化,低成本、高通量的液相芯片已成为广大育种家和科研工作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生物育种工具。
(华智生物研发人员在做试验)
“相比国外垄断的固相芯片技术,液相芯片技术成本更低、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完全自主可控。”据唐顺学介绍,截至目前华智生物已研发40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覆盖了作物、畜禽、水产等不同物种的多个领域,并广泛应用于相应物种的种质资源基因型精准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指纹图谱、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背景鉴定等,国内外业务合作伙伴已有260余家。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小雷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