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 非凡十年·衡阳篇|衡阳县:城乡孩子共享高质量均衡教育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08 14:33:1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芬 通讯员 刘志凌 凌小云

十年来,衡阳县加快改善城乡办学条件,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努力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让城乡师生共享好学校,让城乡孩子都有好老师,让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2018年,衡阳县被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定为教育强县,比规划期限提前了3年。2018年,衡阳县被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湖南省教育强县”“学前教育优秀县”和“职业教育优秀县”称号,连续5年被衡阳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县”和“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县”。

好学校印证城乡一体

来到台源镇芙蓉学校,恢弘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映入眼帘,四季常绿的树木和草坪将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作为省政府教育民生工程,台源镇芙蓉学校由原台源中学改扩建而成,改扩建后新增学位600多个,是一所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乡镇中学,该学校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城镇化解大班额的压力,也让1500多名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比以前要大很多,卫生方面等比以前都要好些,绿化也好,宿舍里面很干净,食堂里的生活也很好……”家长王林一连说了几个“好”。

过去十年,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不仅希望孩子“有学上”,更盼望孩子“上好学”。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衡阳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教育领域,在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和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道路上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撤、并、扩、建、联等形式调整学校布局,科学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完成268所合格学校建设,新增学位1800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部清零,打造出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好教师推进教学改革

有了好学校,还得有好教师。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近年来,衡阳县大胆创新,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和教师互动交流机制,努力让城乡孩子都有好老师。

“我们教研组每周二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通过集体磨课、研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同时老师们思想素养也得到净化,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衡阳县英南学校教师唐丽丽告诉记者,老师们积极参加今年全省集体备课大赛,多人获奖。

▲衡阳县英南学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年间,衡阳县教育部门广开渠道纳人才,想方设法留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近五年来,全县共计补充新教师2000多人,并用事业留人、用发展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让广大教师安心乐教。为了均衡提升城乡教育质量,全县还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并以校本教研、联组教研为载体,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

“近几年,我校引进研究生层次的学科教师20余人,学校通过以老带新、名师讲座、学科教学比武等方式,打造一支有情怀、高素质的教育生力军。”衡阳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李雄伟如是说。

与此同时,衡阳县全力营造尊师重教优良社会环境,建立适时宜人的教师奖励长效机制。其中,2018年设立的院士奖励基金,已连续五年奖励优秀教师380余人次,不断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好特色赋能学生成长

“我最期待合唱团和美术社团的课,特别有意思!”衡阳县学校学生黄梓馨说。学校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一个特色,从手工制作到实践活动,从科技创新到展示表演,30多个社团供学生们自由选择。

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关市镇盘石完小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该校已从当初的薄弱小学成为省科技示范学校、“燎原计划”基地学校以及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单位,学生人数也由200多人增加到近400人。如今,该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学理念,都与城市学校无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衡阳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教育常规的全过程。十年来,衡阳县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校一品为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师资潜能,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爱国教育、劳动教育,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成长赋能。

“加快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步伐,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城乡每位孩子都享受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高质量教育,是我们教育人不懈的追求。”衡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炳辉坦言。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