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 非凡十年·岳阳篇|临湘:一场教育的攻坚“硬仗”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14 15:28:28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芬 通讯员 李磊 程艳华

2月25日,临湘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启动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2022-2024年)(下称“三年攻坚行动”)。

闻令而动,一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硬仗”打响。这标志着该市紧扣岳阳市“三年攻坚行动”要求,按下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教育形象的“快进键”。

从政治上看教育

“‘三年攻坚行动’已纳入2022~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集结全市力量、资源、要素,将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基础工程、德政工程来打造。”聊起“三年攻坚行动”,临湘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宗才的言语中透着坚定与信心。

这信心源于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扎实启动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临湘市就组建联合调研组,对所有校舍建筑进行全面“体检”,逐校逐个建筑拉网“排雷”,市委常委会审定出台《临湘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将30个市直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了教育主体、乡镇主动、部门联动的良好氛围。

为努力实现有限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该市还建立了“市级领导联校”制度,下发了工作提示函,19名联点市级领导根据“每年到联点学校现场办公不少于2次、办理实事不少于1件、上思政课1次”的责任分工,第一时间分别带领30个联点单位或责任单位深入联点学校摸清底子、谋划蓝图、纾难解困、注入活水,共同画好了教育攻坚的“同心圆”。

从民生上抓教育

群众的期待在哪里,只有贴近群众才能找到答案。

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走访调研临湘市第一中学、羊楼司中学、羊楼司中心校和子弟学校,现场解决了临湘市第一中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和学生出行安全、教师周转房、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对羊楼司中心校薄弱校舍维修改造、羊楼司中学教学楼改造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琦调研临湘市第七完全小学、江南中学、儒溪中学时,要求“三年攻坚行动”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现“两手抓、两手硬”,同时对临湘市第七完全小学土地征收及食堂、厕所改造,江南中心校运动场地改造,儒溪中学教师公租房问题明确了具体时限……短短两个月,所有市级领导均完成联点学校走访调研工作。

“今天的饭菜可口吗?”“食堂伙食的价位怎么样?”“你们对学校食堂有什么建议?”10月21日上午,王文华来到该市第二中学学生食堂,悉心询问就餐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认真倾听同学们对食堂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畅所欲言,谈饮食、谈学习、谈未来,王文华都用心记下。

▲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悉心询问学生就餐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们食堂还是用柴火做饭,现在全部改用电,卫生、规范、整洁。”记者走进詹桥中学发现,这所农村学校的食堂配置与城区毫无二致。

自“三年攻坚行动”启动以来,仅对詹桥中学的改扩建工程就投入了1322.78万元。今年临湘市已投入资金1.4亿元,年度56个攻坚项目已竣工54个,提前启动的2023年7个攻坚项目已竣工5个,并对44所中小学校、7所公办幼儿园进行了维修改造,办学条件全面改观。

从规律上办教育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逐年增多,“城里学校挤不进,农村学校没人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部分市直学校因学生不断增多,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严重失衡等;部分农村学校空间大、学生少,面临“不投入对不起孩子,投入就造成巨大浪费”的两难处境。

为解决教育资源浪费问题,该市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美波介绍说:“我们严格遵循‘群众不同意不撤并、准备工作不到位不撤并、条件不成熟不撤并’的原则推进撤点并校,计划三年撤并教学点20个。2022年,已顺利完成9所小规模学校撤并任务。”

“整合小学零星寄宿的情况,建成了这一所专门的寄宿制小学,无论从管理还是育人方面都是一个优化。”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的长安寄宿制小学校长马丽华介绍,学校占地35亩,2栋学生公寓可容纳900多名学生寄宿就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部门应尽之主责,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该市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机制下,还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新路子。在临湘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助教助学大会上,“四大家”班子现场带头捐款,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筹集善款、爱心设备1700多万元。12月11日上午,临湘市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现场推进暨助教助学捐赠大会在贺畈中学举行,共为贺畈中学捐资捐物达300多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以加力加速推进‘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统筹推进‘办学条件提质、教育改革提标、人才引育提能、民生保障提效、体育工作提档’‘五大工程’,力争把学校环境建得更美,把教育平台搭得更高,把临湘学子送上更理想的舞台,全面谱写临湘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李宗才表达了临湘教育人的担当。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