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3 18:29:0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记者 董以良)近日,湖南省教育厅等9部门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计划》),明确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
《计划》要求,我省到2025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
各地要落实《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综合考虑出生人口减少、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科学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统筹国家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省级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提质工程,支持人口集中流入地、薄弱地区合理新增公办资源,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支持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
《计划》指出,将部署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回头看”,坚决防止出现反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并验收合格后及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原则上要办成公办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各地要研究制定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级示范园、优质园的辐射引领作用,构建城乡帮扶模式,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县域学前教育协同、均衡发展。
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兴趣班等名义向家长另行收费
《计划》要求,各级财政要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向乡村小规模幼儿园等薄弱环节倾斜,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和支持水平。
各地应当在科学核定办园成本、合理优化成本分担项目结构的基础上,从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定位出发,综合考虑当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统筹制定财政补助和收费政策,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比例。可结合实际,按照质价结合、优质优价的原则,分步、稳妥调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间隔前一次调整时间不少于3年,但调整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
同时,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园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
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
针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计划》表明,各地要充分挖潜创新,统筹利用现有事业编制资源,着力加强公办幼儿园编制、人员配备并提高使用效率,结合当地公办幼儿园实际,多渠道配备公办幼儿园教师,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引导和监督民办园根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逐步落实每班“两教一保”的人员配备标准。
各地要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增加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保障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职工工资待遇,逐步做到同工同酬。民办幼儿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教职工工资待遇水平并切实保障到位。各地要把幼儿园教职工收入保障水平作为幼儿园等级评定、年检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的前置条件。
同时,要精准对接各地教师需求,定向培养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前教育教师,全力满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对幼儿园教师公费师范生的培养需求。支持相关本科院校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支持中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婴幼儿托育专业,增加幼儿园高素质保育员的供给。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增加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提高师范生的融合教育能力。
将启动新一轮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认定工作
《计划》明确,各类幼儿园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配备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省教育厅将牵头强化示范引领,修订完善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认定标准和幼儿园办园标准,启动新一轮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认定工作。落实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围,强化过程评估,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性教育,坚决纠正超前学习、拔苗助长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交流,有效推动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要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遴选优秀园长和教师充实教研岗位,每个县市区至少配备一名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建立省、市、县、园教研协同机制,全面提升专兼职教研员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学前教研队伍。

责编:董以良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