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17:10:32
李再德:不是湘菜大师的顶级大厨
【人物小传】
“58年了,考评证书一大摞,成绩没有,就是赚了一些人,带了一帮徒弟。”翻阅着一张张荣誉证书,摩挲略带历史感的表皮,李再德寥寥数语,如此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名高不自誉。但聊起当年学徒、从厨、带徒弟的故事,他的声音马上多了几分兴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当时的情景。
他出生于1947年,1964年师从湘菜泰斗周子云,在红云饭店学徒,打下扎实基础。“如果非要说湘菜的‘黄埔军校’,红云饭店就是。”李再德在红云饭店学成后,一做就是十四年,随后辗转深圳,1985年任深圳芙蓉宾馆总厨师长,最后又回到长沙,1988年任长沙蝴蝶宾馆餐饮部经理。作为当时的第一高楼,蝴蝶宾馆是长沙最具人气的地方,有湘粤菜结合经验的李再德,顺势将广式早茶的模式引入蝴蝶宾馆,开创了属于长沙人的独特早茶市场。回忆起当年的盛况,李再德记忆犹新,“早上八九点,晚上十点半,是抢座位的时候,尽是人。”这样的生活方式极受长沙人的欢迎,早晚茶的模式也迅速成为当时餐饮的学习对象,开启了长沙餐饮的全新一面。
李再德擅长红白两案,精通粤菜湘做。一次师父周子云带着周吾迪、孔浩辉、何华坤、石荫祥、袁国清这几位湘菜泰斗来做客,让李再德做好接待。此时的李再德已然胸有成竹,一道自创的“蒸土肉”,让几位老爷子啧啧称奇。
至退休,李再德都不是“湘菜大师”,但是他58年厨龄累积的厨艺造诣和业界名声,如今依旧流传在行业里为人津津乐道。“我爱这个行业,爱了一生一世。从学徒到退休,一直没离开这个岗位。”作为老一辈的湘菜厨师代表,一生为湘菜烹饪事业而奋斗,值得所有年轻湘菜人学习。
【颁奖词】
十七学徒到红云,师从前辈周子云。勤学苦练强基础,南下深圳显峥嵘。芙蓉宾馆当总厨,湘粤融合开路人;蝴蝶宾馆管餐饮,红极一时长沙城。一道蒸土肉,征服五厨神。你到老都不是湘菜大师,但你的高度足以让万千大师膜拜。李再德,怪不得你身板硬朗身体好,其功在德!
罗权:湘菜入粤开疆功臣
【人物小传】
罗权不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1941年他出生在广西贺州,8岁时来到湖南长沙。大学梦碎后,他选择做一名厨师,经过短期培训,和谭添三等8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长沙饭店。钻进油烟里,勤学苦练,罗权在长沙饭店一干就是22年,并成为湖南省第一批15名特级厨师之一。
年过40他南下广东,在湘菜不受待见的广东,一切从零开始。他曾蛰伏路边小店,勤勤恳恳地干了一年多,做粤菜的同时,时不时地炒个湖南菜让广东人尝鲜;他也曾12年间往返于湘粤,在湖南郴州引领了美食风尚;在长沙乳鸽美食馆,他引进的脆皮乳鸽和自创的天麻炖乳鸽,引发全城“乳鸽热”。12年间,罗权的技艺不断提升,结识了不少湘粤友人,带出了几百个徒弟,也对湘菜如何融入广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97年,罗权开始长驻广州,先后任天下第一湘菜馆总厨、湘村馆行政总厨。从路边小店师傅到连锁酒店的行政总厨,罗权以高超的厨艺和亲和的性格,征服了挑剔的广东人,更推动了湘菜在广东的发展。他被媒体誉为“南粤湘菜第一人”。
“大排档,是过去广东人对湘菜馆的定义。”要改变这个固有印象,必须从厨房开始革新。罗权带领团队不停钻研,创新湘菜制作思路,挖掘湘菜的原味、时尚味和高档味。“湘菜最大的特色是原汁原味。”他把调味料缩减到只剩油、盐、酱油、鸡精四种,食材讲究新鲜。“用活鱼做的剁椒鱼头,是当时来湘村馆的当家菜,一天卖一百多个!”他把粤菜讲究造型的优点引入湘菜烹饪,美观的“过桥豆腐”也成了广东人喜爱的新湘菜。“清蒸大龙虾,用湖南剁辣椒来蒸!老鼠斑不是几千元一斤吗?配上咱老干妈!圣子王?放入干锅更美味!”充满浓郁湘味风情的海鲜,受到了广东人的青睐。
1983年年底,罗权告别妻儿到达广东惠州时,湘菜只是广东美食地图上黯淡得几乎看不见的零星小点。而如今,湘菜馆在广东遍地开花,湘菜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飙升到第一。这是一代一代湘菜人勇敢走出打下的“江山”,像罗权这样开疆辟土的魄力、融合创新的精神,也是湘菜文化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值得弘扬和传承。
【颁奖词】
身着中山装,钢笔插胸前,这是你最爱的标配;你热爱生活,却一次次被生活捉弄;你是湖南最早一批15名特级厨师之一。你被迫南下,无声传播湘菜,桃李满园,你是真正的“南粤湘菜第一人”。你至今没有哪怕最低保障的收入,命运不公从未把你压垮。罗权,你个子并不伟岸,但在你的徒弟心目中,你的形象就像一座高山!
责编:何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