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的五个关键问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5 19:54:28



韩燕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近10年来,湖南省内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范明确建设标准,纳入相关教学内容,成为对接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但还要注意的是,部分高校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建设管理不规范、特色创新不足、孵化体系不健全、发展后劲乏力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究。

一、定位与功能

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教学资源,本质属性是教育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创新创业孵化的核心功能,实现激发创新、催生创意、制造新品、开拓新领域、开发新市场、实现创业转化和引领社会就业的作用。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手段,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目标。

正是因为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八大平台”的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场所、科技成果转化场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展馆、创新创业文化宣传阵地、创业项目孵化器、课程思政资源源泉和服务社会的接口。

同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商业属性,这也是实训基地所不具备的。高校创新成果需要通过商业项目的形式转为社会服务,更需要把握商业运营规律,借助商业的逻辑和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与管理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要有规划性和前瞻性。它的规划性体现在,要与学校专业建设同步,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作出调整,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还要具备适度超前性,不同时期具有相应的建设重点,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学校可以通过自主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和企业资助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但不管何种方式,都需要学校承担主体责任,制定周密的发展规划。

建设要具有开放性,孵化基地既要位于校内,又面向市场,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都要认真考量。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如何管理,是当前高校遇到的普遍问题。因为孵化基地兼具教育和商业属性,决定了它既要符合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又要有相应的特殊性;既要有教育的情怀,又要有商业的逻辑。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开发建设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完善管理。

孵化基地要具备共享特性。对接学校各二级单位、周边高校,对接所在区域企业、社区居民,凡是周边各学校项目,凡是所在区域创业项目,都可以考虑享受优惠政策。

三、特色与创新

孵化基地特色要紧随学校办学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形成综合型、科技型、应用型和服务型等多种类型,为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高校孵化基地建设不应千篇一律,应当形成“春色满园”的格局。特色相近或相似的孵化基地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把握创新创业孵化规律,形成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局面。

孵化基地要在相应领域和方向突破与创新。孵化基地要对接行业企业前沿,最早触摸产业发展趋势、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要特征。孵化基地可以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反馈最新信息,引领教育发展。

四、标准与体系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孵化策略和制度。高校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特征的孵化基地是适应创新创业孵化的具体要求。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要建立标准体系,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孵化基地建设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孵化基地体系,实现综合化。孵化基地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服务”于一体,入驻的创新创业服务对接产业链,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创业项目体系。

五、传承与发展

在生动实践中实现传承。每一个项目的孵化都是一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生动实践,都是教育教学的经典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传承,深化反哺教育教学,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精准对接中引领未来。孵化基地探寻教育的前进方向、服务产业的前端阵地和对接人才培养的前沿领域,是引领高校发展的助推器。

(作者系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副教授)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