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 厚植“大国三农”情怀 打造“五位一体”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5 19:35:47

岳柳 张胜利 杨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既要让大学生立志在农村干事创业,又要使他们有充分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为此,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纵深推进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平台与考核机制“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创业课程。

科学设计,确立“大国三农”情怀的教学目标

其一,知识的融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专创融合”“思创融合”“产创融合”的设计思路,打造学生宽口径的知识体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迁移与升华。其二,价值观的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坚定学生政治立场。第三,责任意识的唤醒。通过助农案例强化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意识,借助实践实训,引导学生感知市场规律,了解“三农”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敢闯会创、坚持不懈、诚实守信的创业品质。

精心选择,构建突显校本与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是利用校本优势资源,开设双创选修课。将学科前沿进展与“三农”现实问题合并讨论,启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利用专业特色,蓄好“双创项目池”。依据课程体系需求制定“项目池”的入选标准,通过收集师生的科创项目,深挖校本特色资源,为后续大赛或项目孵化奠定基础。三是优化课堂设计。遵循“行动—学习—提升—再行动”的学习规律,突出“体验式”的课堂特点。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双线并行的课程设计模式。课外实践以项目为驱动,面授知识与实践相契合,帮助学生边学边做边思考。

优化组合,打造跨专业多学科交融的师资队伍

第一,“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评聘、培训、考核、激励四大机制吸引校内外教师,将其与创业学院专职教师一同引进,一起培养。第二,“共性”与“个性”并举。“共性”即创新创业通用技能,“个性”即教师的专业特长。一方面培养教师的通用技能,另一方面强化任课教师团队多元化背景,为创新创业高阶课程群的建设储备师资。第三,“科研”与“教研”并重。鼓励教师深入基层了解农村的现实问题,带领学生致力于“三农”问题的研究。同时,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积极探索双创课堂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第四,优化核心教师团队的职称与年龄梯度,尽可能使师资队伍年龄、专业、学历结构相当、职称梯度合理,形成“传帮带”的学术研究氛围。

整合资源,搭建融“实践、科研、创赛”于一体的教学平台

通过整合资源,搭建融“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平台”“交叉融合科学研究平台”“创赛对接展示演练平台”于一体的双创教学平台。

其中,“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平台”利用“三下乡”等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培养感知农村社会、研究农村问题、了解农民生活,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交叉融合科学研究平台”适应双创课程学习特点,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与老师建立连接与搭建平台。“创赛对接展示演练平台”为项目演练、项目展示、项目孵化提供平台支持。依托科研成果和创业大赛获奖成果,推动师生科研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敢想敢干的学习态度。

健全机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考评体系

第一,全过程考核。遵循考核目标与学习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等主客观因素。第二,全维度考核。考核内容由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课堂活动表现、出勤情况、路演展示成绩等构成。第三,全员评价。在考评中采用任课教师评价、团队导师评价、学生团队互评的考核方式,保证成绩的公正、公平。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国家级就业创业金课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讲师)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