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书法经典》:饱览湖湘书法艺术奇峰

  湖南日报   2022-12-16 19:52:29

  作者丨湘江

  湖南是书法资源大省。

  从神妙莫测的大禹岣嵝碑,到海量出土的秦代竹简;李邕《麓山寺碑》气势雄健,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整肃威严;唐代欧阳询、怀素所构成的“双子星座”,则将湖湘热土的理性与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近现代书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何绍基、曾熙、谭延闿、齐白石、毛泽东等珠玑迭出,誉满宇内……

  叩问经典方可追本溯源,走向未来。近期,湖南美术出版社偕国内书法研究专家编撰了《湖湘书法经典》丛书。丛书共十卷,包括《激扬文字——毛泽东》《醉里真如——怀素》《武库矛戟——欧阳询》《朗姿玉畅——何绍基》《大匠之门——齐白石》《文武湘军——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融汇方圆——曾熙、谭延闿》《刚柔相济——铭文帛书》《千年流韵——简牍》《潇湘镌云——石刻》,共80万字,1500余幅图。目前已有六卷与读者见面。

  丛书历经三年的策划、编撰,遴选作品均为古往今来湖南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兼具历史代表性、流传广泛性、审美典范性和地域独特性,是湖南书法研究出版的集大成之作。

  湖湘书法作品浩如烟海,书法名家层出不穷,如何确立经典?如何学习经典?

  叩问经典

  “湖南杰出的书法大家与精妙的传世之作构成了湖湘书法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坐标,积淀成宏富的湖湘书法宝库,放在整个中国书法通史里,都是不可绕过的篇章。”在《序》中,丛书主编蒋祖煊如是写道。

  湖南简牍帛书的出土量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各省市,涵盖了春秋战国到秦汉1300年左右的历史。其书法艺术风格、书体种类,汇聚形成了非常庞复的书写体系;永州碑林是中国南方乃至全中国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碑林,从唐朝到现代,湖南的石刻数量总量和质量都排在全国前列。

  古往今来,罕见真正书法艺术高峰。唐代楷书与草书巨擘,欧阳询与怀素都生于湖南。欧阳询更是誉称“翰墨之冠”。从明代的李淳到清代的何绍基、谭延闿,到近现代的齐白石、毛泽东,一连串的闪光的名字共同构成了湖湘书法艺术的文脉,让这一片地域的书风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进程。

  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鄢福初表示,如此丰厚的书法艺术资源,是我们湖南书法推广的底气。

  然而,在宝库中确立“经典”,亦不易。《潇湘镌云——石刻卷》主编、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张京华回忆资料收集和编撰过程时表示,选择的标准首先是有代表性,既不冗滥,也不遗漏。其次是对作品的解读,从释文到考证,从历史背景到书法特征,要准确无误。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岳麓山、衡山、岳麓书院、屈原祠、郴州苏仙岭、怀化芙蓉楼、浯溪碑林、朝阳岩等摩崖石刻所在地都留下了石刻卷考察小组反复考察的足迹。

  湖南书法史滥觞于“禹王刻石”的传说。相传,衡山禹王碑已有四千年历史,这是否可采信呢?“如果禹王碑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不仅湖南,即使在全国范围内,它都是最早的摩崖石刻;如果不是真实的,也需要给出一个有理有据的判断。”张京华称,这件把握不准的事,让他迟迟无法动笔。于是,考察小队一行8人登上衡山岣嵝峰,穿过小径,找到了禹王碑。他们小心翼翼攀上陡峭的石面,测量出高约24米的一大片石壁,随后又采访了《南岳志》的原编纂人员,查阅了大量史料。

  就是在一次次不遗余力的踏访中,他们重新“发现”和呈现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石刻。

  宋迪,北宋著名画家,沈括《梦溪笔谈》明确记载的最早创作“潇湘八景图”的作者,平生作品被学术界苦寻数十年未得,石刻卷团队从馆藏清拓中找到了他嘉祐八年游历澹岩的题名拓片,“嘉祐八年三月初八日,转运判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宋迪游”,书法有二王之风。

  胡直是王阳明再传弟子,江右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衡庐精舍藏稿》四十一卷,但是他的墨迹无一流传。团队在月岩发现了他的大字榜书“如月之中”,另有四十二个字的行书题款,具有娴熟的艺术技巧。

  ……

  刘熙载的《书概》中写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便有了“书如其人,字见其心”之论。

  笔墨中,蕴藏着书家独特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展现书家其人其心?打开《大匠之门——齐白石》卷,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作品《甑屋》。“甑”是古代蒸食炊具,“甑屋”的源于齐白石对祖母的怀念,以及对自己鬻画经历。作品开篇描述自己年少时家境困难,祖母有感于齐白石好学,喟叹他没有出生在富贵人家。当齐白石能够借助所学从容应对生活时,祖母欣然说:“没想到今日锅里煮的竟是我孙子的书画啊!”齐白石以稚拙朴实的行书落笔,将自己对祖母的情感呈现在纸上,结体、用笔、情感层面水乳交融。

  《甑屋》并非齐白石最有艺术成就、最为人熟知的书法作品,为何以它开篇?《齐白石》卷主编、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说,选择这幅作品,他们和出版社商量了很长时间。“这篇作品创作时间较晚,已经进入了他的艺术成熟期。同时,讲的是他的真实人生经历,表述的是他真实的心境。而且从作品内容来看又是一篇动人的散文。”

  从一篇有温度的作品出发,《齐白石》卷再向读者娓娓道来齐白石的人生经历讲述他取法碑学、兼学古今大家的历程,梳理其书法脉络及个人风格的成因。薛良介绍,书写近现代书法史的时候,齐白石也是非常重要的书家。但很多时候人们会更偏重于他的绘画作品,而这次把齐白石的书法单独做了系统梳理,很有必要。“齐白石受到晚清以来书风的影响。他学何绍基、临摹〈麓山寺碑〉,吸收了很多湖湘地区书法传统,才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到了晚年他又不断地创变,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和风格之后,又对湖湘书法做了很好的提升和补充。”

  化古出新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传而有序、延绵不绝的优秀文化之一。它从早期的象形、记事,发展到实用与艺术同时衍生、进步,赋予了它更多的审美需求。但是,书法学科起步较晚,书法的研究手段与叙述方式,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稍过于狭窄,有研究能力的优秀学者也非常少。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向的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让书法艺术欣赏不再抽象、难啃,是《湖湘书法经典》丛书的编撰目标之一。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表示,美术等艺术门类已置身于全球化之中,学术交流与研究已逐渐走上了同频共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各种研究方式都可在其中找到身影,这是目前书法学科不能比的。

  因此,丛书采用了美术鉴赏的体例。“将书法作品和书法家还原于当时的情境中,通过上下文的究原,让读者读后能够初步了解与读懂书法作品,也对湖湘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整套书运用了美术鉴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能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将‘经典何以成为经典’‘大师何以成为大师’的神秘面纱揭开,清晰地阐释出来,让读者实实在在地理解与把握书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廖少华对此十分认同。“书法素养虽与国民书写水平相关联,但对书法艺术美的认识与体验有很大的偏差,把平时一般书写当作书法艺术看待以及在评价书艺优劣中产生的种种失误,都表明书法教育与书法评论急需美的意识介入。目前,书法教材的多样化与资料的繁杂,并未能改变书法教育水平停滞于临写、复制为主的形势。此套丛书,对湖南本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书法教育具有经典解读与展示功用。”

  “这套丛书是一个回到书法本体又回到文化母体的举措。”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叙良认为,很多书籍要么就过于普及性,没有把书法的问题讲透彻,要么就过于专业,对于大众又有距离,这套丛书是讨论书法艺术本体的一套丛书,同时又具有文化高度,是试图把这些书法的名家名作还原到湖湘历史文化语境中深入探讨其突出价值。

  学古、赏古,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将来的期许。

  通过《湖湘书法经典》,我们可对传统进行综合与融凝的思考。正如《序》中所言,希望本书唤起广大书家、爱好者的传承意识,师法湖湘先贤,更深入地领会经典作品的风神韵致和笔墨精髓,从而在传承的基础上化古出新,完成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同时也借此引导新时代青年,让他们辨识何谓正大气象,何谓正脉书风,从而涵养文心,修身守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书法生态。

  湖湘书法的浩瀚画卷,期待着后来人更精彩的延续和挥洒。


责编:龙文泱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