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安全红线 促进环洞庭湖城市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12 10:24:23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21世纪以来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国内有很多关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实例,但有关环洞庭湖城市圈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利用各种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创造了“湖南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洞庭湖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及长沙市的望城区,共25个县(市、区),包含58个街道、269个镇、69个乡,总面积为4.64万km2。此外还涉及湖北省的松滋、公安、石首等县(市)。

2020年,洞庭湖区总人口1 510.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1.36万人,农村人口639.59万人,城镇化率为57.67%;三市一区人口总数具体为常德市(527.59万人)>岳阳市(504.85万人)>益阳市(385.04万人)>望城区(93.47万人)。洞庭湖区主要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其中,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望城区则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

洞庭湖是洞庭湖区的核心,湖体多年平均水深为6.39m,湖水更换周期最长为19d,属典型的过水型湖泊;其水系主要由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水系和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松滋河河口、虎渡河河口、藕池河河口“三口”分流水系组成,还有直接入湖的汨罗江、新墙河等支流汇入,水系来水经东洞庭湖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在2001—2020年,湖泊面积整体呈现逐渐缩减趋势,影响洞庭湖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水位和流量,其次是降水量。人类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径流大小等自然因素,如造垸垦地、三峡大坝修建等。湖体水面淹没强度较高的月份主要为5—9月,从淹没强度的空间范围分布来看,洞庭湖湖水淹没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

洞庭湖区是我国南方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河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维系着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随着社会发展和退耕还湖的政策驱动,近20年来湖区土地利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年际变化。从面积变化来看:①耕地所占比重有减少趋势,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②水体等湿地面积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③林地比重增加。从土地利用方式及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特征来看:ⓐ耕地主要转换为湿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也有部分林地向耕地转变,但规模不大;ⓑ林地转出方向主要是建设用地、耕地和湿地;ⓒ部分湿地转变为草地,草地转出面积远小于草地转入面积;ⓓ建设用地转入面积远大于转出面积,主要源于耕地和林地。

将环洞庭湖城市群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两方面各占一半的比重进行量化评价,通过核算植被覆盖度、水体覆盖度、空气质量总指数、污水厂达标率、人均GDP、城镇覆盖度、经济密度等分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计算得出生态−经济综合指标体系。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如同杠杆与天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关系。杠杆一端是衡量经济状况的经济分指标,另一端是衡量生态状况的生态分指标。通过整体平衡度分析,湖区东北生态−经济总指数优于湖区西北生态−经济总指数,与湖区南部生态−经济总指数相当,区域发展程度较高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促进的结果,再次证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缺一不可,只有二者达到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整体发展的最大化。

(本文为“2021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环洞庭湖城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XSP21YBC29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罗灿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肖静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