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哥说新闻丨天地英雄气 再颂左宗棠

  三湘都市报   2022-12-15 00:07:5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王珏

两棵古“左公柳”从肃州启程,沿着左宗棠进军西北的路程一路经过嘉峪关、张掖等地,最终于12月10日回归移植于湖南湘阴县左公故居柳庄。这个特殊的仪式是为了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

可是有些埋首故纸堆里的人还在纠结:到底该不该理直气壮地歌颂左宗棠?

长期以来,左公被扣上“镇压回民起义、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遭到误解冷落;有人说,左宗棠是为清王朝卖命,不值得我们宣传。等等。古柳依依,撩开历史的层层迷雾,让我们认识一个真正的左宗棠,一位千秋凛然的民族英雄。

其实,“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这句经典背后的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给左公的翻案文章已经不少了。最新的是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的学者徐锦庚的观点,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帮助大家重新认识下这位伟大的湖南人、中国人,称得上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左公出身寒素,勤奋刻苦,学识闳深,通晓古今,“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怀济世之才、报国之志,书生戎马,屡著伟绩,古今罕有。他创办福州船政,对中国近代化贡献巨大,是“中国近代海军之父”。他创办甘肃机器局、西安机器厂、兰州制造局、兰州织呢局,勘测开矿,兴办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为中国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了先河。他任职浙闽和陕甘、新疆时,克己奉公,为民谋利,安抚民众。他从东南到西北,从京都到江南,兴修水利,筑路植树,栽桑种茶,优化边疆生态环境,“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开发大西北的先躯。嘉峪关悬壁长城下广场还竖有左宗棠雕塑像。

尤其可贵的是,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任意宰割,他以“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豪迈气概,力排投降派阻挠,抬棺远征大西北。“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率部远征、澄清西北,舆榇出关、收复新疆,抗法保台、陆海连捷,抱病督师、底定东南,“无不了之事,无不办之寇”,以所向披靡的霸气震慑帝国主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为统一中国立下盖世功勋,对中华国运、世界版图影响深远。最终殉职前线,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假如没有左公“舆榇出关、收复新疆",不仅新疆会全境沦丧,陕、甘、宁、蒙古也岌岌可危,我国西北边界线,或将划在离京城不远的张家口一带!英国人评价说:“这是乾隆以后,一百年来,第一次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光辉成就。”曾国藩称赞他是“天下第一”。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之前那些对左宗棠的错误评判就是没有站在历史的经纬角度客观评判,是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清王朝被推翻之前,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它的成败得失,与中国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它丢失的每一寸土地、签署的每一个丧权辱国条约,都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和灾难。从这个意义来说,左公是为国尽忠,无可争议。

至于那顶“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更是诽谤。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由于不懂历史,底气不足,把评价左宗棠视作禁区,讳莫如深,不敢触碰。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需要特别澄清的是,左公镇压的是民族分裂势力。就像我们今天,对威胁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疆独、藏独和台独势力,我们同样要以雷霆之势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而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对于那些赴汤蹈火舍身死,力挽狂澜守江山的民族英雄,应该被我们世代景仰。左公宗棠,就是这样的民族英雄。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敬重爱惜这样的英雄,我们永远需要这样的英雄。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