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植:京华湘菜“串珠”人

    2022-12-10 15:32:35

北京的湘菜馆到底有多少家,可能很难数得清,但有名气、有影响、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有数十家(一般为连锁饭店),上一定规模的饭店大约有数百家,而涵盖湘菜等融合菜都算在内的大约有3000多家。这些专门经营湘菜的饭店或饭馆,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京城各个角落,如同其他成千上万家餐馆一样,过去多年来都是独立经营,各自为政。

而有一位这样的老先生,他是湖南人,他曾为政府官员,他潜心研究湘菜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他是民间著名的湘菜专家,他创办了北京湘菜协会,他把这些散落在京城各个角落的珍珠串了起来,成为一条珍贵的珍珠项链,闪闪发光。他是那根串起颗颗珍珠的银线。

他就是北京湘菜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唐铭植。

(图中为唐铭植会长)

北京湘菜协会创办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了。当初从动议到发动会员到完成注册手续,创始人唐铭植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任会长。个中艰辛曲折自不必多叙,湘菜协会从此成为北京众多湘菜饭店经营者从业者的娘家,让远离家乡北上创业的游子们有了归宿感。

天下烟火,半湖湘。时至今日,在国人熟知的八大菜系里,在北京建立协会的仅此一家。

研究湘菜“三系”着力传承

对于湘菜的历史进展,唐铭植了然于心。他看一眼便知道端上桌的菜,是哪个细分的菜系,或者是湖南哪个县的地方特色。

长期研究湘菜,做到食髓知味。

在饭桌上,他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湘菜的三个菜系,分别是: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代表的湘江菜,以岳阳、常德为代表的洞庭菜,以邵阳、永州为代表的湘西菜。湘江菜的特点是油重色浓,主味突出,原料入味,以香、辣、鲜见长,火遍全国的麻辣小龙虾、长沙街头的口味虾、由开国领袖带红大江南北的毛式红烧肉,是湘江菜代表之作。洞庭菜源自八百里洞庭,靠湖吃湖,咸辣香软,以河鲜、鱼鳖的烹调见长,芡大油厚,咸辣香软,最具代表性的是剁椒鱼头、红焖甲鱼。湘西菜的特色是烟熏辣制,口味重咸和辣,代表菜品首推腊味合蒸、永州血鸭。

京城的湘菜馆老总们,总以能请到他到店里来品尝指点为乐事。大家愿意听他娓娓道来,无论是增长见识也好,听取意见改进饭店管理也好,强化服务也好,改良菜品口味也好,听这个记忆力过人而又思维敏捷的老爷子,在饭桌上谈笑风生,配以美味佳肴,美酒佳酿,确实为一大乐事,让人感觉收获多多。

经过对湘菜的共性研究,他认为是重“味”,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锁住原味、去掉异味、保住鲜味、逸出香味,做到有味出味,无味入味。基于此,他强调北京湘菜协会必须始终聚焦湘菜的灵魂,引导在调味、口味、入味上传承特色。

对于端上桌的菜,老先生一看一品就知道是哪里的特色,对于湘菜的代表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腊味合蒸、永州血鸭、东安鸡等,对于其中的典章故事说起来头头是道。

帮助湘菜发展妙招迭出

对于在北京赫赫有名的湘菜饭店,对于曾经辉煌一时后来又销声匿迹的创业大佬,老先生都深黯其道,有时说起来不免唏嘘感叹。一个饭店是怎么做大的,怎么发展起来的?他都能梳理出多条成功的秘籍。那些淡出消费者视线的湘菜馆,他也能总结出几条败走麦城的昏招。

现在或者过去被很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毛氏饭店、湘临天下、湘容和、潇湘码头、湘水之珠、潇湘红、湘悦楼、喜湘宴等大饭店, 他都是人熟店亲。对于当前餐饮企业扎堆上市,唐老先生有自己的独立观点。他不主张餐饮企业上市,餐饮是分散的行业,作为饭店复制增长的天花板有限,财务管理不透明,损耗大,缺少护城河效应。如果上市的话,信息都要公开,有一点风吹草动、不良信息,都会给餐饮企业带来没顶之灾。餐饮又是一个服务行业,众目睽睽之下,很容易出现一点问题就被诟病被传播。作为上市公司,会被媒体和很多人盯着。餐饮要想上市成功并不容易,很多餐饮都死在了上市这条路上。而且,上市以后活得很好的餐饮企业并没有多少。他指导湘菜老板们不如苦练内功,做好菜品和服务,留住消费者,让餐企长青。

过去协会经常举办活动,将分散在京城的大大小小湘菜馆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名厨沙龙、管理服务大师、食材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在有声有色的传帮带中受益。 疫情这三年,各行各业尤其是餐饮行业经历了最为艰难的挣扎,他不放过任何一次与湘菜老板们相聚的机会,跟大家交流,给大家支招,号召大家抱团取暖积极自救,争取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都能活下来。

在湘菜界,唐老先生声名远播。2021年秋,第十六界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在上海举办,作为北京方面的湘菜代表人物,唐铭植应邀赴上海与当地的湘菜大师和创业者们做了热情的交流和考察,接着他又带着满满的心得回来,与北京的同仁深化总结和讨论。

弘扬湘菜把酒著文晚霞满天

从20岁参加工作,到31岁成为县委书记,后来到团中央工作,又到湖南省政府驻京办就职副主任,成为正厅级干部,唐铭植有过自己的仕途辉煌,这辈子可谓事业有成,硕果累累。但更是个想得开、看得开的人,无论什么境遇,无论顺逆,都很豁达,随遇而安。

唐老先生虽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记忆惊人。他总是戏称自己是“70后”。他在饭桌上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几十年前经历的事情,说起来历历在目。听他说话,长知识、长见识、长学问。

老先生每天生活很规律,很有自制力,他参加晚宴从不会太晚结束,八点半必走,他说自己回到家十点半要上床。每到餐桌上都能跟大家举杯畅饮,但是他喝酒从不过量,非常自制。

他每天定时散步,也会跟老友聚会喝茶聊天,与众不同的是老先生每过三两天就写一篇文章,有感而发,下笔成章,所观所感、所思所想,妙趣横生,形诸文字,悦读他人。

出去旅游的时候,去饭店赴宴的时候,他走到哪里都会照相留痕,他把这些照片穿插在文章里,显得生动接地气,同时文章会在网络媒体上公开发表,无形中也是对饭店和经营者本人的宣传。他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做了一个湘菜宣传大使。2021年,唐老先生把他近几年写的文章汇集成书,书名为《湘商湘菜湘情》,在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把自己对湘菜的热爱研究心得都汇聚在这本书里。

老先生的很多文章如同是跟老友聊天,缓缓叙说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成了老年人老年生活小百科。最近两个月的文章标题就有《做一个智慧新老人,享受生活每一天》、《说话留德,做事留心,做人留路》、《示弱不软弱,坚强不逞强》、《余生,照亮自己,温暖别人》、《善待自己就是人间最美的姿态》、《阳光过生活,生活永远是春天》等多篇美文,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老先生的第二本专著又会横空出世。

他在文章里写到: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不要让自己活成别人的盗版,要把生活频道调到适合自己的频道上来。一个人活在世上,坚强生长,低调做人,不与別人争高低,不与他人比美丽,若一味地仰望別人,反而会徒增烦恼。只要按照自己的姿态和特点,不在孤独中消极,不在寂寞中徘徊,把时间用在努力提升自己上,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他文章里还写到,老年人要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必须事先做好“三养”、“三少”、“三慢”准备。

“三养”,就是吃得营养、注意保养、要有修养。

“三少”,就是少干重体力活、少管第三代的事、少为他人操心。守住自己的老伴、老本、老窝和老友,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依靠自己的能力,怎么开心怎么过,怎么快乐怎么话。这样,老年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他的这些寄语,不仅是对一个老年人的劝导,就是中青年人看了,也会觉得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就是唐老先生退休多年来的生活写照;老先生满腹经纶,妙笔生花,经历丰富,晚霞满天。真知灼见有感而发,信手拈来即成美文;老先生身体康健,家庭圆满,人生饱满,老来生活有保障,无后顾之忧,令人艳羡。这是无数中国人对老年生活的期望。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老先生是我们的标杆,向老先生学习,向老先生看齐。

责编:何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