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促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09 10:41:34

徐保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国技能人才所占就业人员比例要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要达到1/3。近年来,湖南围绕实施科教兴湘、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6+2湖南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面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斐然成绩。立足新时代,要实现我省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使我省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须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

强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理念,为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营造社会氛围

新时代10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推动中国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的踏实苦干。截至“十三五”末,我省技能人才总量达5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9.07%,高技能人才占比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因长期受“只有上大学才有面子、才能找到好工作”的传统主流思想影响,“上技校、学技能”仍是不少青年学生的无奈之举。为此,应强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理念,让崇尚技能、比学技能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注重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将终身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社会相关组织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开展技能展示交流,宣传技艺传承成果,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吸引力,广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积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和“劳动最光荣、技能最宝贵、创造最伟大”的时代风尚,为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丰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为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技术保障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目前,我省职业技能培训的功用尚未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技能人才数量不够、技能人才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急需紧缺型人才不足等方面。为此,应进一步丰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数字时代“湖南智造”需要,合理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以数字技术赋能技能人才发展;支持企业联合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探索智慧办学,根据技工操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培养能够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推行校企双元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企业需求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用“工学并举、理论实践并重”取代单纯的经验学习,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积极推广“互联网+就业+职业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开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训,拓展专业性强、与产业衔接度高的线上职业培训资源,培养锐意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为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高效服务

今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同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仍存在沟通不够顺畅、缺乏良性互动问题。面对新形势、立足新阶段,我省须着力破除传统机制体制障碍,建立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一是破除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制障碍,加大政府对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立交桥”,建立终身学习管理机制,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提高培训供给能力;二是打破单纯依靠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传统做法,形成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多元化职业技能评价机制,实现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三是打通技能人才市场“供需梗阻”,施行人力资源市场“一线观察制”,推动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市场动态、区域流向等指数体系,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活动,实现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