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构建“幼学-家学-女学”协同治理新模式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09 10:33:23

导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罗婷 周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儿童成长、家庭建设、妇女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大计与国之大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将儿童教育(幼学)、家庭教育(家学)、女性发展(女学)融合为治理共同体,努力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是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对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价值观念多元化背景下,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些目标,须系统有效应对我国婚姻家庭稳定性下降、女性社会发展与家庭责任冲突、家庭教育育人功能弱化、儿童行为失范和心理疾病增多等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幼学、家学、女学的协同发展,构建政府主导,妇儿工委、妇联、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区、家庭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建议由各级政府主导,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幼学-家学-女学”协同治理的政策文件,统筹、支持、监管相关事宜的规范发展。一是通过公共媒体加强协同治理的宣讲和引导,提高“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二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对“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发展给予财政支持;三是发挥各级妇联的重要作用,不断健全“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发展具体方法、措施和制度,推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通共融,充分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普及科学育儿、性别平等、家庭建设等知识;四是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通过“家校共育”积极矫正学生行为失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幼学-家学-女学”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

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协同内容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协同发展,最终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将道德教育作为协同治理的核心内容,通过道德观念培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未成年人顺利社会化的教育目标;二是营建以“和谐友好、各尽其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主义新家庭风尚;三是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行动;四是通过家庭道德教育耦合家庭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血缘亲情与社会责任、道德实践与生活实践,打通儿童全面发展、家庭稳定和谐、女性个性化成长与社会蓬勃发展的连接线,实现儿童、家庭和妇女的共同进步。

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协同实践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幼学-家学-女学”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需要多方支持、多方参与、多方联动才能实现的一项系统工程,应吸纳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主体参与,形成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的立体化治理路径体系。

一是实现家庭建设与学校教育双向支持,在常规“家校共育”注重家庭育儿知识普及和信息互通基础上,推进现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充分链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和特色品牌创建等,促进幼学与家学协同发展;二是重视性别平等教育,通过女性的社会发展培育更为优秀的母亲,正确应对母亲和职场女性的角色冲突,促进女学与幼学协同发展;三是在家庭生活中倡导健康和谐的性别观念,强化父亲的家庭责任担当,加强社会支持,逐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相辅相成的“家-校-社”共建共享社会服务圈,分担青年女性家庭负担,促进幼学、家学、女学协同发展。

(作者分别系长沙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沙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