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采摘、打卡、亲子游,城郊农场太无聊?专家:德国有个农场“迪士尼”

  上观新闻   2022-11-14 10:58:51

在上海,城郊的农业空间正变得多元:水岸农场、共创农场、自然教育农场⋯⋯农业生产与空间营造、自然理念、创意内容的结合正日益紧密。处在大都市周边的农场有何特点?城郊农场如何更好能激活乡村的空间价值、探索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新经验?

记者:大城市周边的农业空间有何特点?

孙文华(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 身处大城市及其延伸地带的农业空间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人群。因此,城郊农场多以都市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相较于传统乡村,都市农业具有更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乡村地区是未来大都市空间和国际大都市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生产方式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乡村。在城乡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城乡空间差异获得发展的机会大量存在。因此,我们要放大城市的市场优势和乡村的空间优势,用好“空间差”,都市农业不仅是在农村的农业,更应该有融于城市生活的新业态。

记者:您如何看待部分城郊农场同质化的情况?

孙文华: 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能让农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农场发展要以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特色农耕文化为依托。

举个例子,在德国北部有一个卡尔斯草莓农场乐园,常常被人夸张地称为欧洲人的农场迪士尼。在卡尔斯,草莓形象被IP化为一只草莓熊,草莓熊的形象在农场中随处可见。人们可以和草莓熊人偶玩耍、握手和拍照。这只熊具有人格化的特质,活泼而叛逆,还会“逃”离公园,出现在大型赛事上。

另一个案例是日本的MOKUMOKU农场,他们将农业经济变为粉丝经济,将单向的销售行为转化为持续性的消费行为。其中,“食育”作为农场的特色教育,将“吃”作为教育内容,吸引了大量的城市用户。

记者:在您看来,郊区的农场空间还有哪些发展方向?

孙文华:麦肯锡曾做过一篇关于农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农业+科技”和“农业+旅游”将成为近年来大农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机遇。

目前,我们从农家乐到观光农业,再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农业+旅游”这一部分的价值已经被看见了。

我们在乡村土地的利用上要注重开发功能和挖掘价值,形成消费空间,将乡村空间场景化。另外,要重视农产品的价值,把农产品做成生活潮品、景观小品、加工产品、餐饮菜品、文化用品。

例如,有农场利用林地搭建树屋用作民宿,既创造了新的空间,提供给消费者新鲜的体验,最后还提高了乡村游服务产品的附加值。还有企业把蔬菜做成了动漫,把稻田做成艺术品景观等。因此,未来的农场也要更有想象力。

而“农业+科技”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其实它也是观光农业的重要基础。乡村产业的性质和功能在逐渐发生变化,乡村游不仅需要原生态体验性的内容,还需要其他的产业支撑,这对农业科技的介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阿卡农场,它的创始人是剑桥留学归来的江宇虹博士,她通过“互联网+农业”的运营方式不断放大农场价值,而韩伟养鸡场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全自动化的产业链。因此,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很有必要。(作者:肖雅文)

责编:张德会

来源:上观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