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人,与德同行!长沙望城二中迎来80岁生日

全媒体记者 黄京   三湘都市报   2022-11-13 18:25:4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周元红) “桥头驿上,古樟飘香;思益学堂,书声琅琅……”这首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的校歌,唱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1月12日,该校举行建校80周年办学成果展演,向大家展示了该校秉承“以爱育人,与德同行”教育思想,立足本土、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出的立德树人特色发展之路。展演还通过“云校庆”现场直播,与全国各地的校友们共享80周年建校荣光。

一座竖碑“望城二中”为名,一座横碑“集思广益”为训,可以说是道尽了这所位于长沙城北学校的前世。据悉,望城二中的文脉渊源远可追溯至1722年创办的长沙塘冲园周氏族塾思益书院,近则源起于近代族立新式维新小学。1902年,随着维新变法和湖南近代新学兴起,塘冲周族比照《钦定学堂章程》,在改造旧学思益书院的基础上,创设维新小学。周氏和客姓众多子弟得以接受最早的近代小学教育。1942年,时值抗日战争,面对氏族内子弟入读中学无门,周氏家族商议在维新小学的基础上创办初中,由此思益中学应运而生。1944年5月,日军直逼长沙,为避战乱,师生被迫疏散,学校停办。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师生方返校复课。1950年,学校搬迁至新址力田乡油铺塘开学。1958年秋,学校创办高中,招高中新生一个班。1959年,望城县撤销并入长沙县,办学16年的湖南私立思益中学,更名为长沙县桥驿中学。1978年,望城恢复建制,桥驿中学收归县办,定名为望城县第二中学。2011年,望城设区后正式更名为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

“从旧学族塾到近代新学,从私立到公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今天的高级中学,望城二中一直与时代脉搏同起伏,书写了教育的传奇故事。”该校校长孙永友表示,从1942年建校至今,学校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首位,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艰苦创业、兴学报国的壮丽诗篇。“过去的80年,我们创造了一所‘办学有方向、学生有思想、教师有情怀’的学校。现在,我们正向着‘品牌有特色、育人有水平、发展有内涵’的目标加速前进。”孙永友说,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全体教职工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冲天豪情,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自觉,奔赴下一个灿烂的十年!该校目前已系统建构了“爱·德”育人体系,把德育特色写进学校发展蓝图,同时打造了一支爱校爱生的优秀师资队伍。

礼堂之上,光影之间,人头攒动,心声咏颂。在成果展演现场,该校师生还通过音诗画《传承》、歌曲联唱《光阴的故事》、民乐演奏《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节目,演绎了学校80年星辰大海的征途。特别是一段八方学子追忆往昔、向母校深情告白的祝福VCR,将展演推向高潮。“所有过往,皆是序章。八十年望城二中,恰是风华正茂。”

(一审:黄娟 二审:黄京 三审:张军)

责编:孙燕飞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