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加快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湖南文化自信自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1-17 17:29:40

导读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如何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李美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推进湖南文化自信自强,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湖南时所作“湖南文创很有特色,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等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文化创新创造重要历史机遇,实施文创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着重通过厚植文化根脉、推进数字化创新、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厚植文化根脉,夯实湖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文创产业因“文”而“创”,根本在“文”。加快湖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须依托底蕴丰厚的湖湘文化资源,精准提炼特色化、时代化、符号化的湖湘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夯实以“文”促“创”基础。

发挥湖湘地域文化独特多元优势,深耕特色化提炼。当前,我省部分地域性文创产业产品存在文化元素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鉴于此,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全省各地域文化特色内涵,提炼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精髓,打造标识鲜明的地方文创品牌,提升地域文创产业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开发价值,构建“百花齐放”的湖湘地域文创发展格局。

盘活丰富的湖湘历史文化,推进时代化提炼。湖南要推出更多如故宫文创一样出圈走红、蓬勃发展的文创品牌,须把握好文化发展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充分考虑消费者共时空、共情、共理需求,提炼湖湘历史文化中具有鲜活现实价值和时代性的文化元素,打造更多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有机统一的文创品牌IP。

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符号化提炼。当前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趋向鲜明、简洁的符号化文化体验和精神获得。我省文创产业发展须在深入理解湖湘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善于提炼鲜明、直观的标识性文化符号,满足大众审美需求,提升其精神文化获得感。

推进数字化创新,培育湖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湖南文创产业应聚焦数字信息技术的研发运用,着力创新文化转码方式、拓宽文创传播平台、转型升级文创产业链,大力培育新业态。

以“数字+内容”创新文化转码方式。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数字技术平台,全面运用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复原再现等技术手段,对湖湘文化开展数字化保护和创意转码,持续推进数字湘艺、数字湘博、数字红色经典、数字实景沉浸体验等工程建设,分类打造一批影响力突出的湖湘数字文创代表性品牌。

以“数字+传播”拓宽文创传播平台。抢抓网络平台破圈引流机遇,充分拓展体量轻巧、互动性强的各类新兴媒介平台运用,推动湖湘文创传播搭乘数字流量快车,提升传播效能。

以“数字+产业”转型升级文创产业链。大力推动湖湘文创产业链中传统业态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促进文创产业链结构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提升其价值影响力、衍生力和社会辐射效力。

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湖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文创产业关联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和政府、市场、人才等多主体,统筹协调各方定位和关系、营造良性的产业发展生态极其重要。推进湖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注重从政策环境、人才支撑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合力构建更健全的发展新生态。

聚焦政策环境,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一核两圈三板块”:“一核”,即长株潭文化产业核心区;“两圈”,即协同圈和联动圈;“三板块”:即大湘西板块、大湘南板块、环洞庭湖板块。在加快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应强化长株潭核心区对环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大湘南地区的引领联动,实现整体协同提质发展;进一步出台引导社会金融投资文创产业的鼓励政策和加强文创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保障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人才支撑,推动产学研联动培养高端复合人才。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大量融合对接文创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应加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文创产业创新创意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和平台,形成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梯队,保证人才供给。

聚焦资源整合,建好集聚产业优质要素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搭建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中心的文化创新发展平台,引导新兴文化业态集聚,建立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传播中心等,推进业态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发挥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的集聚创新效能,为湖南文创产业发展赋能、提质、增效。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周泽中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