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丨吴穷诗说二十四节气·霜降

吴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21 15:27:00

【好声音】

【美文】

霜降,携着一股清冷之气,款款而来。然后,这个秋天就要结束了。

霜,据说是水最冷的形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秋冬交汇之际,昼夜温差变大,夜晚,空气中的水分在靠近地面的物体上凝结成薄霜。因霜的这种特殊形态,霜成为冰冷、肃杀的意象。“冷若冰霜”的女子,即便面若皎月,也要孤傲地拒人于千里。

霜虽然是附着在大地上,古人却以为霜是自天而来,于是把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取名霜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客船上,夜不能寐泊的张继,笔下满天的哪里是霜花,分明是名落孙山者无处可藏的悲凉。

欢迎收听好声音诗说二十四节气系列第十四期:霜降,温酒待冬临。

霜降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霜落人间,生命的轮回进入了新一轮的休眠。

虽说时物皆将衰灭,但枫叶如火,芙蓉灼灼,霜花也阻不住山野里的蓬勃生命。

“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唐之前,芙蓉都是水中莲花的专属别名。唐朝中后期,被流放被贬谪的文人来到当时还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洞庭湖之南,风冷霜重,这凌霜而开的花朵以强盛的生命力抚慰了无数贬谪者的心灵。他们见花形若芙蓉,又生在水岸,为花取名木芙蓉,后来索性直接唤作芙蓉花。“秋风万里芙蓉国”由此闻名。

芙蓉花大色艳,质地如纸,触感并不水灵。它的奇异之处在于色彩一日三变:初开时洁白如玉,随着接受日光渐多,变为浅红,到即将凋谢时,又成了不胜酒力的女孩饮酒后脸上的酡红,难怪被称为“芙蓉三醉”。由于花开放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常见同一株树上,同时盛开雪白、鹅黄、粉红、深紫等不同颜色的花朵,甚至同一朵花上也显现出多种色彩。那一树姹紫嫣红,恍惚里,胜过春色三分。

中国人用芙蓉花瓣泡茶、做羹汤,用芙蓉花汁调“龙香墨“、染“芙蓉帐”,还制成深浅不同颜色的“芙蓉诗笺”。只是,这炽烈的花朵,朝开暮落,花期最长的也不过三日。它在花色最浓烈时整朵坠落,新的花朵又热热闹闹地笑着盛开。是什么力量,让它在残秋短暂的辰光里,在被凛冽的风雪吞没之前,轰轰烈烈地绽开最极致的绚烂?

公元805年,34岁的刘禹锡来到洞庭湖之南的朗州(今湖南常德)。朗州地处湘西,生产落后,巫风盛行,在唐代可谓是流放罪臣的绝佳选地。

刘禹锡,本是长安城里的天之骄子,年轻的他,和同榜登第的柳宗元,同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获得皇帝的绝对信任,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实施。

但146天以后,政坛突变,乾坤陡转,革新运动被扼杀,顺宗退位,宦官拥立了新皇帝,原来改革集团的核心人员全部被杀、被贬、被流放。

被贬为朗州司马的刘禹锡,无时不刻不期待着能够重返长安,再展宏图。一年后,唐宪宗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可对永贞革新派却做出了“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的批示。刘禹锡在这种无望的日子里一过就是九年。

元和十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但立刻再登贬途,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后又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夔州(今重庆奉节)等地。直到57岁,刘禹锡才回到京城。

他北上洛阳经过扬州的时候,与白居易偶遇。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交。

在扬州的夕阳里,他们击盘而歌。“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二十三年的漫长贬谪,刘禹锡的苦闷可想而知,其好友柳宗元,四十七岁就在贬谪之地抑郁而终。但叹息之后,刘禹锡又立即补上生机勃发的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叶沉舟挡不住千帆竞发的洪流,一木之病压不住万木争春的生机,过去无论有多少的不幸,人生却永远充满着期待的美好。

刘禹锡是有哲学视野的人,他在著作《天论》中言:“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能做到的,人固然做不到;人能做到的,天也有做不到的。正是因为他清晰地认识到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才能看到阔大的时空中挫折、苦难的必然、偶然与微不足道,于是安然地领受命运交给自己的一切。

他的骨子里,除了唐人的高贵,还多了那一分凛冽和从容。

他是在生命的秋霜中开出繁花的刘禹锡。在贬谪之地,他忙着搜集民歌,学习医术,整理好友柳宗元的文集。

他还要写诗,写风格多变,成就多元的诗。这些诗句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政治灰暗,诗歌必得辉煌。

深秋苦寒,鲜妍明媚的芙蓉临水盛开。初到朗州的刘禹锡,步上高楼,眼见秋色明净,层林尽染,一只白鹤腾空而起,双翅翻飞之间,雪白的云朵像汹涌的浪花一样纷纷散开。刘禹锡一挥而就,写下豪气冲天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创作谈】

中国古代学者根据四季更迭,将太阳周期换为基本等长的二十四个时间段落,设立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

他们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依循节气安排起居饮食,也安排煮酒、簪花、焚香、苦读的雅致生活,那些质朴拙趣的日常,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式生活艺术,成为了所有中国人诗意空间的一部分。

时光闪过的那一刻,偶然发现,节气也还承载着悲春伤秋的古代文人,他们的人生际遇、脾气秉性、诗文创作和节气是如此密切贴合。

于是,就有了《诗说二十四节气》的系列文字。

这是文字对节气的馈赠。

作者/朗读者 吴穷

策划/刘永涛 责编/徐典波

音频制作/韩苗苗

吴穷,岳阳市华容县职业中专高级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岳阳市中小学语言文字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

责编:张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