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湘潭友人”是谁 ——观《湘潭招山图》

    2022-10-06 19:27:44

文/萧红亮

2014年,我在四川峨眉山举办《山阴道上萧红亮作品展》回湘,和妻子及画家陈光强在成都参观四川博物院时,在《张大千中国画作品专题》陈列中,有一张不到一平方尺的小册页湘潭招山图》。我是第一次看到名家画湘潭、并且是具体到地点(昭山)的原作,非常的兴奋。

其实这张画,我在八十年代就非常的熟悉了。我手头上有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32开上下集《张大千画集》,在上册中就收录了此图。

招山(昭山),这是张大千笔下的湘潭家山,虽是简笔之作,但昭山的高远、昭山沿江栈道,江上帆船、湘江南北的s流向,在咫尺画面之上,活脱脱的意象再现。这本册页是蝴蝶式装裱,对应的一帧是此画的题记:“岸花送客雨绵绵,樯燕留人意惘肰,万里故山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年。此予在南美州写招山,赠湘中友人句也 漫復呈之”。面对原作,我用手机连拍多张。附图:

2014年在四川博物院拍摄

在这么多年中,我想就这张《湘潭招山图》写篇小文章,我也找了些湘潭的文献资料,也跟身边的朋友分享过这张图片,但基于没有相关的背景资料,也就作罢了。

事到2022年新春,蕉荫画友跟周宗岱先生拜年,我们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画余信笔》。此书收录了周宗岱先生从艺70余年的学术论文、随笔、散文、读书笔记等多种文体的文字资料78万余言。洋洋洒洒、大海烟波。我们是周宗岱先生此书出版后的第一批读者,并在蕉荫画友的年度活动中,8月份安排有《画余信笔》新书分享专题活动。为此,我又重点研读了《画余信笔》的第二章“记人”,特别是《刘子其 湘潭篆刻的铺路者》一文。

《刘子其 湘潭篆刻的铺路者》一文是周老师2001年写的,我留有此文的电子文档十来年了,我读过好多遍,但每次都是草草而过,没有往深处根究,但在这次的研读中,我突然想起了我们湘潭国画艺委会组织的“湘潭中国画论坛”的活动中,尹红采访过刘子其的儿子刘尉恭先生,好象谈起过他父亲与张大千的金石之交。我电话了尹红,也电话了刘尉恭先生。在与刘尉恭先生的多次电话中,核实了刘子其老与张大千交集的线索,并有了张大千拜访刘子其的佳话。

尉恭先生电话告诉我:抗战之后,张大千回四川路经湘潭,特意来湘潭西泠印社,拜访我父亲,并捉刀治印一方。此印,印文两字,内容记不清了,但收录在父亲的印存集之中。张大千离别之时,力邀我父亲一同前往四川峨眉山刻碑。由于家庭所累,应邀并未成行。后到1948年,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从水路前往四川。我记得是从长沙坐船到洞庭湖,沿长江逆行至宜昌。夷陵文友、诗人及故旧唐汉初挽留,在宜昌停留了些时日,父亲镌碑勒石“三遊古洞碑”。

尉恭先生讲:我父亲人未到,当地报纸就已刊发了父亲行程消息。一下船,达官贵人就在码头迎接。可惜正逢解放之时,这次行程就止,从宜昌直接返回湘潭。直到父亲1995年逝世,四川之行也未曾实现。

我问:那张大千又怎么晓得你父亲?答:通过长沙的来青阁。来青阁,起源于清朝中期,名扬远播,镌碑勒石之功为全国之首。

周宗岱先生在《刘子其 湘潭篆刻的铺路者》有:“刘子其先生笔名刘惇,1908年生于湘潭,十三岁就到长沙来青阁学徒,拜李辰为师,学习刻碑、刻磁、刻玻璃、刻印章以及墨拓、装裱。李辰刻磁、刻玻璃,曾九次入选巴拿马博展会。可惜,进师才八个月,师父逝世了,刘子其仍然舍不得离开这里。几年中,他观摩了大量书画,工余,便优游于金石、碑帖之中。1936 年,刘子老回到湘潭,在十一总开《求真美术画相》,1937年,改名《湘潭西泠印社》。抗日时期,刘子老刻印每字三块大洋。他的店中,多挂名家字画,不时更换,还有青铜、玉器、琴剑之类,迥然异于一般商家。因此,湘潭县长常来坐坐”。从周老师的文字中,我们了解了刘子老艺术的师承和当年艺术成就的社会影响力,也明白了张大千当年为什么要来湘潭拜访刘子其老的缘由。

写到这里,我现在就《湘潭招山图》来个推理和假设:

之一,从作画的地点可以肯定作画的时间段。“此予在南美州写招山”,时间可锁定在1951年之后,1976年之前。(注:张大千1950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1976年,返回台北定居。1983年,台北逝世。 张大千从1950年离开大陆就未回来过。)

之二,画面所描绘的对象。此册页题款:此湘潭招山图也。昭山又有“招山”之称,有二种传说。其一,春秋时期,周昭王率兵攻打楚国被湘江所阻,楚国人民用胶粘的船载他们过江,船到江心胶化了船沉了,昭王殁湘江,江畔的山由此而得名昭山。 “昭”与“招”同音,含招唤之意。“湘有昭山,客子不乐久游”,故又有“招山”之称。其二,传说昭山古寺里住的是南岳圣帝的哥哥玄帝。玄帝的法力没有圣帝那么高,前来朝拜的人也没有那么多,但玄帝并不在乎,总是和善待人用和熙的春风吹拂过往游人的身心,使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民谚说:“湘有昭山,客子不乐远游”,就是因为有玄帝在此不断亲切地召唤游子。故《湘潭招山图》即写湘潭昭山之景。

之三,疑问:可否假设张大千先到长沙访友、游玩,在来青阁看到刘子老刻碑拓片、印章及相关的资料,就引发了来湘潭拜访刘子老的佳话。

之四,疑问:张大千是从长沙坐船来湘潭的?《湘潭招山图》描写的是从兴马州的上游、在湘江中看昭山之景。此景最能体现昭山秀美和神韵。当然,从湘潭坐船到长沙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景,但景致不会有这样从容和安闲。

之五:在《湘潭招山图》之外,张大千是否有在潭期间的写生稿或小品。

之六:张大千来湘潭是否为唯一的一次?

事出有偶,在我整理此文之时,远在四川乐山的周文斌教授转发了:2022年9月8日当代美术《张大千120岁大展回顾——86件(套)展品》专题。从专题的编者按得知,内容是2019年4月1日——6月25日在台湾举行的《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同步推出的展览介绍。在这专题中,《大千狂涂册》(二)第三开就是《湘潭招山图》。

专题文字介绍有:《大千狂涂册》(二)此册共十四开,亦画赠「子杰」(即郭有守),或亦作于1956年。重题于1960年,其中数开或亦作于此时。

《大千狂涂册》(二)第十开绘松枝人物自大片暗黑的水墨背景中浮现,虽自云「病眼四年矣,真可谓瞎画也」,却是风格的一大转折。第四开人物,谓为「大风堂登录商标也,古人那得有之」。可见其超迈古人的企图与自信。

从题写的文字中,可以肯定《大千狂涂册》(二)为张大千的代表之作。《湘潭招山图》辑录在人美八十年代的《张大千画集》中,也足见《湘潭招山图》的份量,也打开我们品读《湘潭招山图》的视野。此册为台湾历史博物馆藏品。

无论是张大千拜访刘子其佳话,还是张大千笔下的《湘潭招山图》,从文献的角度,我们还可以继续挖掘,但从文化传承的内涵和意义已是非常明白了。

相传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到昭山,十分敬慕这里的景色,即兴绘有《山市晴岚》图,并配诗一首:"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错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从此昭山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无疑张大千拜访刘子其和笔下的《湘潭招山图》,在文化湘潭的文脉上又是浓墨重彩一笔。

为了便于专题阅读,我把有关张大千拜访刘子其及《湘潭招山图》的文字部分从《读我熟悉的周宗岱先生笔下的师与友》一文中单独抽出,并作了适当调整。由于本人掌握的资料和阅历有限,我对张大千与《湘潭招山图》、张大千与刘子老的交往述说至此,如有新的发现和证物,可再续说、补充。

(本文作者系家湘潭知名画家)


责编:胡孟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