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换

    2022-10-25 19:13:00

建设国家公园是实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和利用重要措施。国家公园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和自然生态空间特别治理区,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教育科研、旅游休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区域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牢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典范意义。然而,国家公园建设尚处探索深化阶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研究不足,加之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脆弱性遭受挑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有待增强。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用经济手段调节“青山绿水”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助于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建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是消弭人类活动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负面影响,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补位和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价值补偿长效机制,既是当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也是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南山国家公园位于湖南邵阳市境内,覆盖面积635.94平方公里,囊括原南山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等若干保护地,保存有原生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及山顶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中“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典型代表。本文立足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实际,汲取国内外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搭建规范化的价值补偿架构。 科学的技术支撑可以为国家公园价值补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所涉及的工程多样,领域外延较广,南山国家公家可汇聚一批多学科领域专家,建立国家公园科研机构,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有关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如开展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研究,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态价值核算方法,制定生态保护补偿系列标准规范,界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及标准,明确生态保护补偿评估规范和补偿标准测算依据,同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区域规划或技术指南,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绿色生态产品评价体系,提出开展生态补偿的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和方法,引导规范地方生态补偿实践,为国家公园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补偿测算和绩效考核等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明确补偿主体,建立差异化的价值补偿标准 精准识别价值补偿主体、清晰制定价值补偿标准、设立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是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工作的关键前提。首先,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的主客体,遵循价值补偿基本原则,从资源产权视角入手,厘清各生态资源产权性质、产权主体、产权类型、产权功能等,精准定位南山国家公园补偿具体对象。其次,科学制定价值补偿标准,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生态要素、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不同民族、不同类别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以及自身条件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有关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差异化价值补偿标准。最后,制定动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南山国家公园上年补偿实施情况、居民满意度等因素确定下年生态补偿资金的数额,合理设立补偿金额浮动值,推动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工作可持续发展。

推动价值转换,提供多源化的价值补偿资金。 目前,南山国家公园在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与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为资金来源,亟需创新补偿资金供给机制,拓展补偿的资金渠道,提高价值补偿的可持续性。首先,合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和运用市场经济力量开拓多元补偿资金渠道,如积极探索草原碳汇、水权等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等交易试点制度,与周边各省区市之间建立资金补偿横向转移。其次,通过对碎片化与分散化的生态资源进行收储、整合、优化,结合生态旅游、研学教育等绿色产业发展,探索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可借助蚂蚁森林、运动捐步、滴滴“行者”、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基金、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生态彩票、生态银行等项目,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资产化,弥补现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资金渠道单一、补偿资金不足的现状。

健全“造血”机制,探索多样化价值补偿方式。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利益主体配置动态适配的生态补偿制度,促进补偿模式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形成自身“造血”机制,有利于扩大生态价值补偿效益。首先,培养基于绿色产业发展的生态补偿造血机能,以资金补偿为主,技术、实物、就业、政策福利等补偿方式为辅的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机制,提供就业进行就业培训、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设立人才引进计划等,打造南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品牌,推动南山国家公园绿色可持续发展。其次,健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运用国家公园之间对口合作、园区内部产业转移升级、各利益主体共建国家公园、人才引进交流等横向生态补偿方式,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公众等以协议保护、项目帮扶、平台搭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融入生态补偿体系,以解决生态系统服功能的外部性问题。最后,建立灵活的价值补偿模式,根据被补偿者的实际情况,以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相结合方式,采用技术培训、线上服务、产业补贴等手段,满足被补偿者的多重诉求。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多层次价值补偿监管。 探索生态补偿等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过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健全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需要。首先,制定《南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条例》,在南山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基础上,与现有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突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和保护优先,先试先行,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资源环境产权和生态补偿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核准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及规范使用。优化生态价值补偿监管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补偿监管体系,追踪补偿资金的投放与运用,避免产生权利寻租,系统提高生态补偿效率。最后,推动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对典型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对管理和保护成效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评价考核结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同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中央-省-市-县”四级考评机制和追责制度,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过程与补偿效果的全方位监管与督促,强化监督问责,促进生态补偿有力、有效、有序进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手段,关键在于“落地生根”。以加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以价值补偿机制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补偿架构、差别合理的补偿标准、持续稳定的补偿资金、灵活多样的补偿方式和严密高效的补偿监管,构建可持续、可推广的创新型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价值补偿长效机制,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国家公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精神家园、绿色发展典范和生态安全屏障,为全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系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海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20BGL292]阶段性成果)

(一审:张笛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责编:张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