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核安全的精神指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

刘镇江   学习强国   2022-10-31 10:03:24

刘镇江

安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自核技术、核实践特别是核武器面世以来,核灾难的毁灭性风险犹如达摩克利斯剑,始终高悬于人类头顶,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担忧。制止核战争、避免核事故、防止核扩散、防范核恐怖从而确保核安全,成了核能利用领域的永恒主题和价值考量。然而,尽管国际社会作了大量工作,但解决核安全问题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引领核能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核能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造福于人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球核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立足于维护核安全、推动核能利用造福于民的根本立场,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深刻阐述了核安全问题,提出了诸如“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构建一个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蕴含核安全的价值追求、历史借鉴、方法运用的三重维度,为加强全球核安全治理、维护人类核安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提供了中国智慧。

价值维度:核能利用的目的是“铭记全人类福祉”。价值范畴的核心要义是明确“为了谁”的问题,体现的是对待人和事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核能利用同样存在“为了谁”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为什么要开发利用核能?开发利用核能是为了造福社会,还是祸害社会?和平利用核能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还是为广大人民和整个人类谋利益?这些问题就是核能利用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问题。核能具有威力无穷的特殊性质,本着正确的价值理念去利用核能,则核能可以造福社会;倘若出于卑鄙的企图利用核能,如把核能用于战争、用于恐怖袭击,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核能问题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类福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价值观,深刻阐明了核能利用的价值取向、价值导向。指出核能利用的目的是“铭记全人类福祉”。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核能利用的初心必须是造福社会、增进人类福祉,而不能相反。二是核能利用得好,就能够造福人类社会。他说:“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点燃了希望之火,拓展了美好前景。”三是要发挥核能造福人类的功能,就必须有效保障核能安全,即“要使核能事业发展的希望之火永不熄灭,就必须牢牢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历史维度:“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坚持大历史观,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前人教训,用宽广和深厚的历史思维、历史视野观古察今,把握历史规律、开创未来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观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在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中,特别强调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善于用正确的历史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真正呈现给人们的从来都不是故纸堆,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过的道路,是世道变迁、兴衰成败的规律,是前人留下的‘百科全书’”。他告诫人们:“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同时又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核能利用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一方面,他肯定了全球核安全治理取得的成就,并强调要总结好、运用好、发扬好人类几十年来和平利用核能、维护核安全的成功经验,指出:“60年前,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事业起步,也从此迈开了加强核安全的步伐。60年来,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核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核安全合作硕果累累,各国核安全能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他强调要深刻吸取人类核能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严重核灾难的教训,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强调要“从历史的教训中找到继续前进的智慧”。回顾过往,世界核能发展史上曾出现了美国三哩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严重核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伤害。尤其是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和影响至今仍在,同时多年来存在的核恐怖主义威胁难以根除。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顾全球,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演变,安全领域威胁和挑战层出不穷,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远未消除,核恐怖主义仍然是对国际安全的重大威胁”“荷兰哲人伊拉斯谟说过,预防胜于治疗。近几年,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核事故为各国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方法维度:核能利用要坚持“四个并重”。核能安全实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多种影响因素,涉及多重关系。只有抓住影响核能安全的主要因素,处理好涉及核能安全的基本关系,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核能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真正解决好核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了核安全的四对基本关系,指出在核能利用中要坚持“四个并重”,丰富和创新了核安全的方法论。一是“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二是“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要尊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另一方面各国在追求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还必须履行相应的国际核安全义务,承担相应的国际核安全责任。三是“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任何国家发展核能的决策首先都是由本国政府自主作出的,而不是外力强迫的,因而各国政府必须对本国核能利用的安全负责。同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互通时代,人类核安全愈来愈呈现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特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实现普遍核安全,需要各国携手努力。四是“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核安全涉及不同层面,核安全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需要标本兼治、双管齐下。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治标的具体路径:“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发展现代化和低风险的核能技术,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加强防扩散出口控制,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站在改善国际环境、和谐国家关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战略高度,从根本上审视和解决核安全问题。对此,他深刻指出:“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和谐友善的国家关系,开展和睦开放的文明交流,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的重要论述,从价值维度看,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心系天下安危的道德情怀;从历史维度看,体现不忘历史、把握规律的历史智慧;从方法维度看,体现了科学理性和实践理性相结合的辩证思维。这些重要论述既为新时代的中国核安全实践提供了理论遵循,又为加强全球核安全治理、实现核能持久造福人类的光明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引。

(作者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核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718ZDBM13)阶段性成果)


责编:张芷瑜

来源:学习强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