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镇:乡村振兴中的靓丽嬗变

  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27 15:14: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7日讯(通讯员:张运平  徐荣  胡文智)“现在村里的猪圈、鸡舍都搬到寨子外面了,团寨里干净整洁,夜里灯光通明,走到哪儿都很安全。”9月25日,溪口镇下寨村村民陆友福说,自从村里实施人居环境大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是我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呈现靓丽嬗变的一个缩影。

深秋时节,行走在溪口镇,整洁靓丽的乡村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村寨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让人流连忘返,花草点缀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到农家生活的温馨惬意,这是溪口镇在乡村振兴中交出的满意答卷。



党建引领  强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溪口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全镇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始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充分发挥镇村及工作队“三级书记”的“火车头”作用与班子成员及广大党员的“主心骨”作用,着力让党员干部“意识强起来、身份亮起来、使命担起来、模范树起来”,以干部队伍的强素质助推全镇各项工作的快发展。

“搭帮联村干部的关心,抗旱电表装好救了我200余亩再生稻,今年种粮大丰收。”联团村种植大户陈立勇说,在联村干部的支持下,自己今年承包了村里200余亩耕地种植再生稻,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正当二季稻抽穗时严重缺水,危机关头联村干部联系到供电技术人员帮我安装了干旱电表,才解了心中的燃眉之急。

“镇干部务实的‘好作风’激发了全镇干事创业的新动力。”溪口村党总支书记王星元说,如今镇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凝聚合力  严治理。走进溪口镇,无论到哪个村寨,均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亮身份,做表率”,扛牢扛实党员干部的责任,带动村民做文明村寨与平安创建的践行者和宣传者,有利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享氛围。

“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还能说啥?大家只好撸起袖子一起干!”北堆村村民刘星说,搭帮实施乡村振兴,村寨变得安全靓丽了。

为切实抓好社会基层治理工作,该镇结合警源、访源、诉源“三源共治”,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群防群治”机制,以“镇村(社区)”两级调解组织为载体,以15到20户为一个微网格,将全镇划分180个微网格,由党员、小组长、护林员等担任微网格长,着力接受与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破解社会基层治理难题。截至8月底,网络长协调处理群众疑难事达48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优化产业  助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为此,该镇在抓好平安建设的同时,重点放在产业振兴上,大力营造镇村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两茶一药”、水稻种植及水产养殖等重点产业,有效助推全镇经济发展。

“溪口镇营商环境好,地理位置有优势,我们选择在溪口村养罗氏虾。”溪口鸿达水产养殖负责人曾雅琴说道。目前,该水产养殖共流转土地150余亩,罗氏虾亩产400-500斤,年产值突破300余万元,产品主要销往邵阳、广西与贵州等地,带动了本县及周边地区80余户农户一起合作养殖,为附近300余名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有效促进群众增收。

为抓实产业项目,该镇严格压实粮食安全生产与耕地保护责任,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撂荒地变“希望田”。大力引进种植大户,真正让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今年种了将近300亩水稻,亩产1100斤,创收40余万元。”溪口村种植大户龚永红说,今年自己在村产业合作社的引领下,不但种植了水稻,还种植了40余亩的羊肚菌,明年计划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该镇种植水稻20800余亩,种植钩藤2300余亩,名优产品种植2600余亩,黄金茶种植4000余亩,仅靠种养产业人均增收突破2300元,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

责编:陈基健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