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在广袤田野里、群众需要处大展身手,筑牢抗旱“红色堡垒”

唐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08 11:23:2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曦

通讯员 刘雁峰

今年7月以来,因受持续晴热少雨影响,衡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水文干旱。为应对旱情,衡南县斗山桥水库管理所把主题党日“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巧用善用屋场恳谈会平台,在广袤田野里、群众需要处大展身手,筑牢抗旱“红色堡垒”。

斗山桥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设计蓄水量为2100万立方米,分左、右两条干渠,承担防洪和周边5.2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今年汛期,该水库抢抓时机,科学蓄水,到7月10日开闸放水时,已积蓄水源1800万立方米。因抗旱需要,水库已放水约15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灌区农田的灌溉任务,目前剩余水量300万立方米。

“在渠道上、在田间上,在群众困难、缺水和有问题时,党员就会出现在那里,为老百姓农业灌溉用水保驾护航。”回想起抗旱关键时期经历,衡南县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何先华感触很深。他介绍,斗山桥水库承担茅市镇、柞市镇、硫市镇、近尾洲镇等4个乡镇的农田灌溉任务,以乡镇为段成工作立专班,推行“党员带班、全员压上”工作机制,采取“分段包干、流量包段;先远后近、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保障把水用在“刀刃”上。为打赢“抗大旱、抗久旱”这场硬仗,所内党员干部及职工以“五+二”“白+黑”的工作常态和奋斗姿态,守护着流向田地里的每条“主动脉”和“毛细血管”。

屋场恳谈会是工作开展的重要法宝。在抗旱关键时期,该所的党员干部在灌区4个沿线乡镇召开屋场恳谈会,把矛盾化解在一线,让问题解决在现场,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衡南县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委员、副所长王新元就巧用“屋场恳谈会制度”化解了一起矛盾。

不久前,王新元在负责茅市镇段渠道巡查工作时,因为放水时间的问题,引起该镇一位种粮大户的不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与他一起到他所承包的稻田里,一起看田里的蓄水量,发现还可以保三至四天,于是就与他讲用水的原则,以换位思给方式做起他的思想工作,并承诺三天之后保证他的稻田能放上水。”王新元说,“这个期间,种粮大户因不放心,每天与他一起守在渠道上,其实是在看水量,怕自己的稻田无水可用。”

一来二住,党员们为抗旱付出的坚守,感染了他们。种粮大户不仅当起“义务巡查员”,还成为化解矛盾的“宣传员”。“恳”通了道理,谈出了感情,支持了抗旱,成为“田间恳谈会”的生动事例。

李应军是茅市镇斗山桥村桥头组种粮大户,在一次屋场恳谈会上,他提出渠道堵塞的问题,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干部来了。“我提出来的第二天,所里就组织干部职工自带工具,把渠道的淤沙清理干净,让水全部流到田里去。”李应军十分满意。

衡南县斗山桥水库管理所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干部到田间”和党员“亮身份、当先锋”等题党日活动,18名党员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在直面“急难愁盼”中争做先锋当表率,如同清泉浇灌在群众心坎上。

一审:唐曦

二审:徐德荣

三审:李茁

责编:唐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