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大思政教学,三一职院与许光达故居共建爱国教育基地

    2022-09-08 21:17:45



▲马蔚南在许光达故居给学生上思政课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马蔚南 高妍)近日,三一职院依托长沙周边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感悟三湘红”主题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把“大思政课”开在爱国教育基地。

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中汲取坚定的革命信仰,在赓续精神血脉中提升崇高的革命精神境界。9月6日,三一职院党委书记吕志明与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超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建筑工程技术2104班学生来到许光达故居搭建红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希望能有更多青年学子了解许光达、学习许光达,将许光达忠诚无悔、忠武无敌、忠勇无畏、忠正无私的精神薪火相传,传承红色基因,永葆革命本色。”许光达故居的胡群义馆长对三一职院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许光达故居门口与三一职院党委书记吕志明进行了授牌和共建协议签订仪式,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模式。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校师生先后参观了许光达故居原址和许光达事迹陈列馆。在许光达故居院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蔚南和吴扣扉先后进行了现场教学。此次现场教学是我校本学期开展的第一批实践教学活动,思政教师马蔚南表示:“开展思政课现场实践教学丰富了思政课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从书本走向实践,身临其境地学习和体会革命前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做到知、行、信相统一。”

“我从许光达身上看到了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他千里寻党的故事,看到了他对党忠诚、坚贞不渝的精神;看到了他担任装甲兵司令员期间,为新中国的装甲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本人也是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希望以后能为中国的建筑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实践课堂的最后,学生龙江河发表了他的学习感悟。

“在许光达故居上课,让思政课变得更生动了。”学生黄熠颖则表达了对以实践教学开展思政课的喜爱,“实地参观许光达事迹陈列馆,聆听着讲解员和老师们的生动讲述,那些峥嵘岁月仿佛像影片一样在我脑海放映,让我感触颇深。许光达家境富裕却甘于奉献,我们生长在先烈们用鲜血拼搏出的新时代,更要铭记并学习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课随处皆可开展。”在本次学习活动的最后,吕志明总结道:“我们湖南是红色沃土,希望同学们能在实践学习中真正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古人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希望同学们能根植家国情怀,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能担大任的优秀人才。”

“早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之前,我校就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杨超介绍道,“学校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大思政教学的探索,如结合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召开全校性思政活动,并开展“以文化人”思政精品项目研究;成立‘思想道德宣讲团’等学生思政团队进行进班宣讲和进社区服务;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和社会杰出代表到学校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定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和‘四史’知识读书比赛等活动;带领学生“三下乡”践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等。学校通过一系列大思政教育达到了启智润心的效果,收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未来的“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三一职院将继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育人模式,通过建立三一文化案例库以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搭建红色实践基地以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聘请校外党史专员进课堂以增强思政课号召力,同时培养学生义务讲解员在基地参加活动,组织师生对红色革命事迹和人物的研究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并促进和引导学生学习思政课成果的展示和转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编:王燕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