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30 00:16:4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彭海容)走近娄底一中的伍赛梅老师,就被一串闪光的数字吸引:五年四届、连续三届高三毕业班;同时任教三个班,三个层次,一周30节课;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
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一个梅香扑鼻的老师,这是伍赛梅的愿望。

一份浪漫的教师节礼物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也是伍赛梅过的第17个教师节,和往常一样,她上课、找学生谈话、改作业,步履匆忙。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因为这一天,她的手机里照例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以及办公桌上会堆满各种小零食和卡片,这是每一个老师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今年也不例外,当她下课回到办公室,桌面已经摆满各种小礼物。其中有一份却最为特别。折叠的纸质小星星摆成一个大大的“心”,左右两边摆放着两束自制的小花,心字中间放着一个绣有“梅”自的小香包和卡片,上面赫然写着:“我最亲爱的伍老师,星光荡开宇宙,您闪耀其中”。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收到如此用心的别致的礼物,眼泪一下充盈了眼眶,这份惊喜和浪漫是来自班上一位同学。学生说:“老师,教师节这份礼物,两个月前我就开始准备了。送您星空,是因为在我人生最艰难最迷茫的时候幸运遇到您,是您带我走出了黑暗和困顿,为我开启另一片天空,所以我也想用我的方式送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空;送你香包,是喻指您对教育的这份热忱和爱,芬芳弥久永存我们心间。”
“四剑客”的改变
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的话,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从事教育生涯17年来,伍赛梅始终坚持做到这“三个一”。每天一个微笑能让这天彼此都有好心情,每天一句鼓励的话让学生从中获取到了力量,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及时化解学生的疑虑和困惑。学生和她的关系亦师亦友,亲切称她为永远的梅姐。
去年新接手的高三,班主任刚见到就给伍赛梅打预防针:这一年可能有点辛苦,我们班有名闻全校的“四大剑客”,迟到早退睡觉,违规违纪屡教不改,你要有心理准备。果不其然,伍赛梅的第一堂课就被来了个“下马威”,“四剑客”齐刷刷趴在桌子上。伍赛梅趁其他同学写作业的时候,走到他们身边,一个个的把他们轻轻地拉起来,笑着说:“第一堂课,你们绝不能倒下,我想一直看到你们英俊的脸庞。”也许因为是新老师的新鲜感,也许是觉得老师温柔不好意思再倒下去了,那一节课他们坚持了。那天正好是她的晚自习,自习半个小时后,才看到他们漫不经心地走过来,伍赛梅截住他们,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让他们坐下来。他们倒是有点忸怩说,老师,我们习惯站着。伍赛梅拉他们坐下并给每个人端了一杯茶,说:“今天老师不是批评你们,就想多了解一下你们,随便聊聊天。”他们有点受宠若惊。话题扯开后,其中一名郭同学说:“老师,您就别为我们费心了,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料,我们保证不会影响您上课就是啦。”伍赛梅当即回答:“我不管你们以前怎么样,但是我的语文课,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也绝不允许一个人掉队。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也希望你们支持和配合。”他们目光看出来有点质疑,但还是配合的说:“老师,我们尽力吧。”改变他们的过程是漫长的,毕竟有些习惯深深烙在他们身上。除了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肯定,耐心,再多一点耐心。虽然他们身上还是有很多问题,但是所有老师和家长都看到他们一点点的在进步。每次考完后,伍赛梅都会面对面逐一分析存在的问题,跟“四剑客”之一的杨同学分析时,他很动容地说:“梅姐,我们都没想到你会真的这样坚持,我们自己都放弃了自己,可是你那么认真,你那么倔强。您让我们觉得如果我们不听话就会有一种罪恶感。”今年高考,“四剑客”都上了一本。
有人问她成功的秘密,她说:“教书没有秘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他们,用心去爱着每一个孩子,他们就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高三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抉择点,我有幸陪他们走过。”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明确自己之所热爱,笃行自己认定的道路,无论世事浮华、光阴流转,伍赛梅都愿用爱坚守不变的教育初心。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老师,真的是您,十多年了,我竟然在这里和您重逢。”在省考试院参加语文高考阅卷的过道里,一个惊喜激动的尖叫声后,伍赛梅突然被一个厚实的拥抱紧紧抱住不能动弹。旁边的老师纷纷行来注目礼。“不好意思,我真的太意外了,太激动了,没有控制住。”她的声音有点哽咽,眼眶里泪光闪动,“伍老师,我很想您,我成了你啦。”这是伍老师的第二届学生肖金梅。
初识肖金梅时,她坐在角落里,衣着朴素但整洁干净,非常安静而显得心事重重,偶尔发呆走神,下课很少和同学交流。她是家中老大,父母在外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高二暑假家里发生了一点变故,她想辍学,为家里分忧。了解到她家的情况,伍赛梅说,她一阵心疼,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天下午,伍赛梅约肖金梅爬山,一路上聊了一些自己的故事,她听得很认真。到山顶时,她突然大声哭起来:“老师,其实我真的很享受读书的时光,看到讲台上的您,我也憧憬过。可是,爸妈太累了,坐在教室里我有罪恶感,我想如果辍学他们就不会那么累了。”卸下所有的伪装后,她哭得像个孩子,她本来也是一个孩子。伍赛梅紧紧地抱住她,也泪流不止,多么懂事的孩子,生活让她承受了太多。伍赛梅抚摸着她的头发,温柔的劝慰。这次爬山回来之后,肖金梅的变化很大,虽然话依然很少,但精神状态已全然不同,教室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是她,她在和自己较劲。她的成绩从班上十几到第一,老师们都说,她好像突然开挂了。只有伍赛梅知道,她在较劲什么。高考成绩出来后,肖金梅考出了学校自建校以来最好的文科成绩,成了那一年县里第一名。那一天,肖金梅跑到办公室,一把抱住伍老师:“老师,谢谢您,我做到了。我没有辜负您的那份期待。”转眼十四年过去了,再逢师生俩已是同行。“老师,我现在也在山区教书。您一直在我心里。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可您绝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没有您,也就没有今天的我;因此毕业那年我也选择了师范大学。”
伍赛梅自己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她成长的偏僻小山村,没有考出过一个大学生,读书氛围不浓,孩子们常常读到小学一二年级就纷纷辍学。读到五年级时,村里仅剩下她一个女孩在上学了。六年级时,一位老师突然调走,她与班上其他几个女同学早就商议好六年级不读了。伍赛梅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清晨,刚起床,打开门时,看到走廊下的小路上站着一位拄着拐杖气喘吁吁的老人,清晨的阳光透过家门口的梧桐叶缝,照在他满头的银丝上,格外刺眼。“孩子,到你家这条路有点陡、有点远啊,还好终于找到了,我是你的班主任潘老师,我来接你上学的……”伍老师回忆起那一刻,无法用词语形容那一刻的感受,惊讶、感动、愧疚……清晨照在潘老师身上的那束光,也深深照进她的心。当年,刚退休的潘老师,因学校老师不够,也请不到合适的老师,他自愿回来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班上辍学的同伴们也一个个被他带了回来。潘老师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这座大山,山外才是你们的世界……”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是潘老师最大的夙愿,也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潘老师任教一年,班级由全镇倒数第一逆转为全镇第二,班上9位同学跻身全镇前二十名。潘老师用了他半年的工资来为孩子们发奖金,并组织敲锣打鼓,为获得全镇前二十名的同学登门报喜。潘老师的努力,让村里家长和孩子的观念悄然发生改变,乃至很多年之后还成为美谈。后来小学毕业时,班上36个人全部考上初中。中考总分700分,伍赛梅以687高分毅然选择了中师,后面考上了师范大学。伍赛梅说,潘老师就是她心目中的那束光,她想成为他一样的人,去照亮更多的心灵,让更多的孩子能走出这座大山。
张桂梅老师说:“培养一个优秀的女孩,可以影响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伍赛梅深以为然,她就是受益者,她想和潘老师一样,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也能改写自己的命运。潘老师曾说过,孩子们,人的一生,要努力追寻所爱并为之去坚守终生。投身教育事业,潘老师用一辈子;伍赛梅说,教育也值得用一辈子去坚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伍赛梅愿用一辈子去守护心爱的讲台。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