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总”市米粉香,九十八刀功夫深

    2022-09-29 09:06:56


“湖南人的早餐,从一碗米粉开始”。对我这个湘潭十五总龙子巷长大的湘潭妹子来说,感受更深。我有记忆开始,米粉,总是我最大的食欲、味蕾的期待,也是我浓稠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各种丰富的早餐选择中,我总是想说:“粉”你没商量。

从断奶吃饭开始,奶奶、妈妈就开始喂我爽滑柔润的米粉条。稍大能走,奶奶就牵着我穿梭于龙子巷大大小小、或店或摊的米粉店了。那时,店铺简单朴素,多是临街的小屋,店前一张摆了筷筒、辣椒、酱油、陈醋瓶的桌子,就是招牌。米粉制作全流程都在各家完成,店老板一天都在忙话:磨浆、蒸粉,一张张圆圆的粉皮晾晒在铁丝上,客来,取下适量粉皮切条,放入竹漏斗烫熟。制皮、切条、烫煮的功夫,加上高汤、码子的特点,是各家米粉的风格和品位。

从读小学懂事开始,我就开始想办法不在家里吃早餐,总是心心念念上学路边店那碗肉丝粉。上午四节课,在第二节课下课的课间有15分钟休息,我会用最快的速度,飞奔到学校门口,花上1块钱,来碗肉丝粉,有要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嗦粉的速度必须拿捏得死死的,10分钟的吃粉时间,每次跑得气喘吁吁,吃得大汗淋漓,可每天总是乐此不疲,成为规定动作,小学生活的一部分。

记得有次和爸爸别扭了,我那倔脾气上来,半天不理爸,爸爸说:“走,呷米粉去”,我立马擦干眼泪,嘟着嘴答“还要一个脑髓卷”,那次米粉的味道,至今我还不曾忘记。

 一碗粉,简约不简单

湘潭的米粉内容与形式都比较简约,但很不一般。扁粉是其形象,口感爽滑柔润,是其品质,灵魂在于浓汤调味。“码子”较为单一,以肉丝为主,别看湘潭的米粉简单朴素,搭配上猪油、香葱、煨肉,再加上自制的剁辣椒,那搅拌后的味道,让你意犹未尽、食欲大开。其本质,从大米的选择,粉皮的蒸晒,都有其独特的工艺和讲究,传统手工米粉,各家甚至有秘不外传的绝技。单说那手工切条,就有“九十八刀"之说,一张皮子九十八刀,切得张张均匀单薄,烫煮不断不碎,做足了独特的手上功夫。烫煮时,大厨一捞一甩一挑的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放入已经配好的骨头汤中,盖上码子,简单而快速,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呈现你的眼前。

米粉,在湘潭的店家手里,仿佛是物质与文化、操作与演艺的契合。它是那样的平民化,又那样的讲究,平民在于简单大众,店里支起两口大锅,一锅煮粉、一锅熬汤,数张简易桌凳,用一张桌子放置自己提前炒好的各种简易小菜,供食客根据口味自己搭配,有榨菜、萝卜皮、藕丁、香菜等,品种丰富多样。讲究在于品质内涵,注重选米、蒸皮、切粉,汤料的调制和后期的煮粉的时间的精准把握,我想与历史传承有关系,湘潭有历史悠久的粮猪经济,四大米市和砂子岭猪盛名久负,湘潭的米粉具备无与伦比的大米和猪肉资源。加上区位优势,水运发达,贸易繁盛。清末王闿运在《湘潭县志》中曾描述,“城外沿湘十余里,皆商贾列肆。及转移,执事者肩摩履错,无虑数十万人”“沿湘以上十余里,自前明号小南京”,繁华的总市造就了湘潭的烟火气,繁忙的交易和对时间的把控,也促就了湘潭米粉的简约而不简单、朴素不失奢华。

一碗粉,乡味更乡情

“湘潭人的乡情,从一碗米粉开始。"很多的湘潭人,总是这么说。湘潭人对米粉的热爱度,从在牛奶、面条、糕点的强势冲击下,仍然野蛮生长,像藤蔓一样延伸至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得到不言而喻的证明。一碗小小的米粉,体现着浓浓的乡情乡味。各处的米粉摊,往往是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嗦粉,往往也是街坊们交流聊天的时空。往往,有人就把同桌几个人的单一起买了。“哥们,单我买了"。此时空气中总弥漫着化不开的乡情。

 对这碗粉的眷恋,成为了我和家乡最直接的情感联系,不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外地出差,早上的必选早餐也是那碗简单的米粉。有时常让我周围人不解的是,在酒店里,有着琳琅满目的自选食物,我总是直径走到米粉区“请下碗粉”,朋友不解地问:“这么多选择,怎么单单吃粉,而且总是不变?”别人哪里明白,米粉对我的诱惑,那是味蕾的记忆和解不开的乡愁。这特别的乡愁已成为湖湘儿女共性情怀,北京的湖南大厦推出了招牌——“一碗粉",让在北京打拼的游子能吃上家乡的味道,特地来湖南大厦嗦粉的人特别多,一种情怀成为北京不一样的情景。

那些老湘潭粉店店貌和米粉口味,在我记忆里就不曾改变,“十八总米粉店”“国一饮食店”最有代表性,都有着70-80年的历史传承,至今依然保留着用票、发木牌的传统。走进去好似又回到儿时,而且不论你离家多远,时隔多久,总是会怀念那碗熟悉的手工肉丝粉。在店里除了米粉之外,还经营着传统的锅饺、甜酒冲蛋、脑髓卷、掸韭菜、臭干子等各种小吃。记得小时候最大的奢侈就是米粉配甜酒冲蛋,边吃还要边吆喝“甜酒冲蛋,碗筷打烂。

不论出行到哪,能呷上一碗米粉,好似心里都是满满当当,顿时消除了远方漂泊的寂寞。在外发展的同学,也是这么心心念念和我说着。他们回到湘潭,总是第一件事便是先去吃碗粉,吃上了这口熟悉的味道,才算真正意义的回到家。

一碗粉,传承与传奇

湘潭米粉,心守暖阳,静待花开,在现代元素的冲击、外地米粉的进入下,不温不火地静静地灿烂斑澜。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的本质,不离不弃,其他地方的米粉也取代不了。即使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其本质特点,在融合中得到传承。更神奇的是,湘潭很多地方还留存着传统手工米粉摊店,满怀热情地满足老湘潭人和外地回来的人们的乡愁。

近年也有不少装修精致、古朴大气、规格颇高的手工米粉店出现,如“面面嗦"等,有的还进军周边城市,甚至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把湘味美粉越做越大,越做越远。湘潭米粉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也有很多的创新呈现。它最大特点的就是,粉皮薄、软、弹性好,与长沙米粉的区别就是,炒码不多,主要都是煮的码子,如肉丝、三鲜等;与衡阳、常德米粉最大的区别就是,汤以原汤清汤为主 ,而非浓汤浓油。现在,米粉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各式各样的“码子”,除了汤粉还有炒粉、拌粉,圆粉、扁粉,手工粉、机制粉,“码子”更是丰富多样,炒肉、煨肉、牛肉、猪肉、鸡肉……让你足不出市,就能品尝到各种米粉。现代智能也进入米粉行业,用手机点外卖,马上送到家。

米粉从简单到丰富,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加工,从线下卖到了线上,跟随着“湘味”走出了市,走出了省,甚至都出了国门。现在全省米粉又开始打起了擂台,擂台上湘潭米粉和各地的米粉亮出了“粉彩",“湖南米粉大擂台”是湖南美食史上重量级的竞技,是一次米粉的盛事嘉年华。小小的一碗米粉现在不仅仅是民生的需求,更是发展到了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体现了湖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一碗粉,一生情,“粉”你没商量。

  文/涂婧

(一审:蒋振 二审:陈潇 三审:陈胜年)

责编:陈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