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强化协同,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02 11:53:46

龚莹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建设;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提出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实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大,其身心健康尤其是体质健康状况有待改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社会、家校各方协作。

强化政府主导,完善体制机制。应突出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上的主体作用,持续实施健康儿童计划,推动人才、资金和社会资源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有效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智力健康成长。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市负责、县乡落实的健康儿童工作机制,将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纳入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和乡镇政府具体责任,使留守儿童真正通过政策支持获益;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绩效、学校教育质量等考核评价体系,由第三方负责体质健康测试并面向社会公示,测试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从而督促各有关部门真实有效地做好留守儿童健康促进工作。

强化社会关爱,丰富专业服务。各级政府应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常态化服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是组建专业人才服务队伍。成立由心理学专家、早教专家、体育运动专家、健康保健专家等组成的体质健康指导服务专家小组和志愿者队伍,深入乡镇社区和学校开展以“健康中国,从娃娃抓起”等为主题的儿童体质健康科技服务活动;组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体育舞蹈等特色课程,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作业辅导及防溺水安全教育等;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和专业工作者以多种方式投入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支持工作,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大儿童青少年健康项目开发力度。鼓励社会组织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在儿童青少年营养保健、科学运动、安全游戏、社区活动等领域开发系列健康项目,打造“互联网+儿童青少年体育”共享平台,研发健康教育教具、体质监测仪器设备,宣传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正确认知健康生活价值,推动留守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三是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农村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大政府购买体育健康服务力度,增强体育社会组织公益化运营能力,依托“儿童之家”等平台为留守儿童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科技应用、资源共享、内容整合,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提供精准、便捷、高质量服务。

强化家校共育,共促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陪伴,一般以祖辈或其他亲人作监护人。应着力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协调的关节点,促使家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共同引导留守儿童掌握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好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效促进其健康成长。一方面,农村学校应大力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及场地设施水平,组织各类体育比赛,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同时可视实际情况,通过设立“家校交流日”开展监护人培训,将体质健康知识、技能教育由学生延伸至监护人,引导监护人督促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充分认识健康体质对于智力发育、心理素质培养、性格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孩子身体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医疗和安全;并充分利用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提供的相关服务,有效促进孩子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体育教育重点培育基地研究员)

责编:周泽中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