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湖南好人榜”发布,两名郴州人上榜

  文明湖南、文明郴州   2022-08-21 08:36:48

谁是我们的榜样?是无偿守护无物业小区17年的他,是扎根乡村甘做留守儿童“妈妈”的她,是勇救被洪水围困群众的他们……8月19日,2022年7月“湖南好人榜”正式揭晓,20人(组)群众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郴州的欧阳兆全(见义勇为类)、蔺兀(敬业奉献类)2人光荣上榜!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郴州质检员开展生死营救

成功解救煤气中毒一家人

△欧阳兆全与被救同事一家合影(右一)

欧阳兆全,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湖南省郴州人,现任郴州市北湖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质检员。2021年3月,在郴州南湖路,胡某康一家三口煤气中毒。在他们命悬一线之际,身为同事的欧阳兆全及时相救。最终,中毒的一家三口转危为安。一时“一家三口煤气中毒 同事警觉及时搭救”的新闻刷爆了郴州人的朋友圈。2022年1月被苏仙区人民政府评为“2021年度苏仙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22年2月被郴州市人民政府表彰为“2021年度郴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注重细节,发现一家三口命悬一线

2021年3月11日清晨5时,天下着大雨,北湖区环卫服务中心清扫大队城中分队质检员欧阳兆全一如既往地开始巡察自己管理的责任路段。5点10分,他到了南湖路,让他有点意外的是,往常在这里准点与他碰面的路段垃圾收集员胡某康,这天却没见到人影。打他电话,没接。想着胡师傅上班从来不迟到的,也许今天雨大了耽误了一会,没准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欧阳兆全打算过会儿再来看看。

大半个小时后,欧阳兆全巡察完自己管理的路段回到南湖路时,还是没见到胡某康的影子。这下他心里有点着急了,凭他的了解,胡某康上班一直是蛮准时的,哪会迟到这么久?再打电话,还是没人接。满腹狐疑的欧阳兆全一路骑着“小毛驴”到了胡某康的租住地,可敲门发现出来的是新租户,胡某康一家早搬走了。欧阳兆全顾不得一身汗,找到平时跟胡某康关系好的保洁员邱发军,由邱带路,来到了位于北湖区文星湾菜市场边胡某康的新住地。两人爬到胡某康租住的二楼平台,发现门窗紧闭,两人又是喊,又是拍打门窗,可屋里一家人就是没个动静。欧阳兆全心里猜测:大事不好,这是煤气中毒了!

沉着冷静,成功解救一家三口

危急关头,欧阳兆全急中生智砸开了窗玻璃,找来了房东拿钥匙开门。门是双层门,房东开了一层后,发现里层门反锁打不开。欧阳兆全赶紧打电话叫来了开锁师傅帮忙,又拨打了119、120、110几个电话求助。

折腾了好一阵,门开了,欧阳兆全冲进屋内,赶紧将门窗打开通风透气,发现床上的一家三口已经不省人事了,他便全程照看昏迷的三人。等到消防和医务人员到达后,他又帮忙将胡某康一家人从房里抬至救护车上,主动协助处理有关事宜,协助120救护人员展开急救工作。现场经过输氧等有效救护,胡某康一家慢慢有了点意识后,120救护车将他们送往了医院继续救治。医生说,多亏欧阳兆全及时砸开了窗户,让屋内空气改善,病人得以最快恢复供氧,为挽救这一家三口的生命创造了宝贵机会!

从砸窗救急到送医院救治,欧阳兆全一直陪护在胡某康一家身边,直到目睹一家三口脱离了危险状态。离开医院时,欧阳兆全这才发现自己当天早餐、中餐都没吃,甚至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

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对欧阳兆全快速反应、冷静处置的表现纷纷点赞,同时也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谢谢关心,我没啥事。”他说,“事发时情况确实比较危急,当时没想那么多,救人最要紧。”

爱岗敬业,练就环卫尖兵

参加环卫工作近十年,欧阳兆全一直从事卫生质检员工作,目前主要负责南湖路、燕泉路、龙泉路、民生路等7个路段近100名保洁员每日清扫情况的监督,工作量大,清扫任务繁重,但欧阳兆全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朴实、执着、无悔坚守着“干净第一”的原则,为市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而默默奉献着。

业务上,他为了能更快速、高效调度好所管辖路段保洁员的清扫保洁情况,工作之余,他也会经常开着“小毛驴”在管辖路段了解情况,熟悉保洁员个人情况,努力做到“路段情况清、管辖人员底子清”。

每次巡查过程都做到不放过一个边角、一处旮旯、一块深凹处,对清扫不干净、不彻底的地方,必要求保洁员重新清扫干净,直至达标。在他的努力下,他管辖的范围,卫生清扫保洁质量一直较高,市民满意度也较好。

工作中,他也是位热心的“好老表”。遇上节假日,路段清扫任务紧时,他还会亲自帮助保洁员一起清理卫生死角。2022年4月24日,欧阳兆全正在香雪路进行日常的卫生质检巡岗,发现有一名女性保洁员正在吃力地将一大袋沉重的垃圾往垃圾手推车内放置,见到这一幕,欧阳兆全立刻快步走上前,帮助其将垃圾放入手推车内。巡查到南湖路时,欧阳兆全看到一名年纪较大的保洁员没有按照防疫规定在卫生保洁时按规佩戴口罩,想到防疫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欧阳兆全走到保洁员身边,让其停下手中的工作,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未拆封的口罩递给保洁员,询问其怎么不按规定戴好口罩,督促保洁员戴上口罩后,欧阳兆全便向他讲解起了当前的防疫政策以及不戴口罩的风险。通过欧阳兆全耐心的讲解,这位年纪较大的保洁员也终于明白了疫情防控大环境下口罩能带给自己的保护是多么重要。

十年过去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卫生质检事业,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乐观开朗,让质量意识充满每个细节,以一颗平常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干净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展现出一名普通卫生质检员朴素而又伟大的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郴州85后教师扎根乡村11年

甘做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

△蔺兀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蔺兀,女,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生,贵州省瓮安县人,现为临武香花镇中心小学教师、留守儿童管理员。2011年,蔺兀刚大学毕业就与丈夫来到临武县最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成为学校仅有的两名老师。2013年,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她就成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家长”。她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给孩子们送鞋袜、书籍、食物等,遇上有孩子生病她就为孩子洗衣、做饭、陪护。11年中,她先后照顾了500多个留守儿童,被学生们亲切地唤作“蔺妈妈”。她的事迹在学习强国、红网、华声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先后获评县级“优秀班主任”、县级“优秀教师”“郴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第四届郴州青年五四奖章”。

因爱而来 为爱留守

1988年出生的蔺兀,是个土生土长的贵州姑娘,大学在铜仁学院就读。也许是“临武”与自己名字“蔺兀”的缘分,2011年,为了爱情,23岁的她背井离乡,奔赴千里跟随丈夫来到了临武。2011年,蔺兀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为了跟丈夫一起教书,她放弃了去县城的机会,两人成为了原三合乡甘溪坪小学仅有的两名老师。当时,学校校舍破旧,年纪轻、胆子小的她一到晚上硬是怕得睡不着。虽然条件艰苦,但面对村民的情谊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蔺兀最后还是咬牙选择留了下来。

“其实在我的眼中,教书在哪里都是教,关键是要把孩子教好,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蔺兀表示,当时确实很想离开,但是后面想着学校只有自己和丈夫两名老师,自己离开了,学生该怎么办,自那次以后,就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感同身受 当好留守儿童的“妈妈”

2012年,因为工作需要,蔺兀调入香花镇中心小学任教,从2013年开始担任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员,成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常务“家长”。全校402名学生中,竟有243名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看到这些孩子,蔺兀感同身受,由于母亲早逝,父亲生活不能自理,蔺兀从小由奶奶拉扯长大。为了当好这个“家长”,蔺兀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摸底,并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她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给孩子们送鞋袜、书籍、食物等等,遇上有孩子生病她就衣不解带地为孩子洗衣、做饭、陪护。有一次,她照顾一个摔伤手的孩子半年有余,连医生都误以为蔺兀是孩子的妈妈。“但凡条件允许,我想孩子的妈妈也想陪在孩子身边!”蔺兀常常这样想。只要别的孩子有的,她都会为这群孩子去争取。为此,蔺兀的班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班上的孩子过生日全班同学要一起庆祝,但为了避免互相攀比和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她要求孩子和家长们不买蛋糕、不买礼物,全班一起过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生日。而她自己则一边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布置庆祝会场,一边亲自下厨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各种美食当作特殊的“蛋糕”,带到教室给同学们分享。到如今,11年过去了,她先后照顾了500多个留守儿童,孩子们常说:“只要有蔺老师在,我们就有‘妈妈’的温暖,不会太孤单。”

当时9岁的新时代湖南好少年吴雨燕是蔺兀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之一。3岁时,吴雨燕的父亲因癌症去世,母亲在外打几份工养活一家人,她和弟弟从小就由奶奶一人照顾,家庭十分困难,相似的经历让蔺兀打心眼里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为此,蔺兀经常为吴雨燕免费辅导,给雨燕买衣服鞋袜,有时候还接他们两姐弟到自己家吃饭。贴心的陪伴和关爱,蔺老师在小雨燕心目中早已是妈妈一样的存在,2021年10月,吴雨燕的妈妈还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蔺兀,以此来感谢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的“老师妈妈”。

“我觉得她是个特别伟大的妈妈,因为她不仅是给了我关爱,也是给了这么多没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的孩子关爱。”除了平时教学时间,蔺兀几乎把假期的所有时间也留给了留守儿童,女儿谢诗睿也慢慢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从不理解变成了支持。

为了给留守儿童们更多关爱,蔺兀利用自己心理健康教育专长,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进行团体辅导,并针对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进行个别辅导,并于2021年着手启动“爱的养成计划”——从好好吃饭开始爱自己。2021年的暑假,蔺兀没有休息过一天,考取了营养师证,修缮了留守儿童烹饪教室和手工教室,编写了《烹饪实践活动》和《丝网花的制作》两本留守儿童专用校本教材。如今,烹饪课、手工课受到孩子们的追捧,留守儿童之家也有了更多“家”的味道。

“她的师爱是教师的灵魂,她不仅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且还会不断的去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事蒋淇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以蔺兀为榜样,坚守初心,守住清贫,勇于创新。

“老师为了我们费心又费力,难道不像我们的妈妈吗?”“我的老师妈妈”……淳朴的孩子们也把对蔺妈妈的爱写进了一篇篇作文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也转化为蔺兀继续前行的动力。

以心换心,当好家长们的“知心人”

“蔺老师,多亏了您的新方法,要不然我一个老人家真不知怎么辅导孩子呢!”疫情期间,为了响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一直注重课外阅读的她每天让学生上传阅读视频到“乐教乐学”这个学习软件上打卡,但她发现参与度不高,她知道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班上孩子多是留守儿童,身边只有爷爷奶奶,受知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根本不会操作复杂的学习软件。于是她放弃了现成的乐教乐学平台,改用以微课形式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将所有课程内容重新录制成微课,形成视频二维码,直接发到班级群里,孩子们只需要扫码点击就可以开始学习了。“蔺老师总是能设身处地替我们着想,她爱钻研、爱创新,总找到我们家长和孩子们都能接受的方法,我的孩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真是幸运。”班上一位孩子的妈妈由衷感慨。

蔺兀爱生如子,想家长所想,家长们都称她为“知心人”。一次,已经毕业三年的蒋小雨(化名)的妈妈突然给蔺兀发来“求助信息”。原来,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阳光女儿到县城中学读书后结交了一些新朋友,“性情大变”,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不能接受老师的意见,老师打到家里的“投诉电话”也越来越多。小雨妈妈也想找孩子聊聊,却都不欢而散。束手无策的她第一个想到了蔺兀,这个小她几岁的小妹妹,一直是女儿最信赖的人,也是她最信赖的人。了解情况之后,蔺兀心中有了主意。她一边安慰小雨的妈妈,一边引导小雨妈妈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多关心孩子心里的想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交流。经过几次引导和回访,小雨果然愿意与妈妈心平气和地沟通了。

坚定初心 做好教育追梦人

11年来,蔺兀先后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因为表现突出,不少学校向蔺兀和丈夫抛出橄榄枝,但由于放不下山里的孩子,蔺兀和丈夫还是选择了坚守。

蔺兀的丈夫谢凌飞告诉记者,作为共产党员,最边远的地区也是最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他们一定会继续坚守在这里,为临武的教育事业奉献出一点微薄之力。

“我知道,越是偏远地方的孩子,越要靠知识改变命运,越需要理想的指引和爱的陪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在孩子们最需要我的地方扎根。过去十年我没有想过离开那里,以后我也不会离开!”在今年的“学党史,鼓干劲,青春献教育”青年教师党史学习教育培训座谈会活动现场,蔺兀动情而坚定地许下自己的青春誓言。身边的人都知道,这番话就是蔺兀从教十年青春的真实写照,也将会是她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教师未来十年、二十年……一直坚守的理想信念,只要孩子们需要,她就永远是孩子们的“老师妈妈”,尽她所能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责编:何庆辉

来源:文明湖南、文明郴州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