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22 08:51:24
“巷子”花开
——同心聚合力的宁乡巷子口模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名片】巷子口镇位处宁乡市西部,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这里三面环山,属于沩山核心景区,主要种植黄桃、李子等小水果,拥有B类民营通航机场1个。长沙历史上唯一状元易祓出生和埋葬于此,湖湘文化创始人之一张栻讲学和埋葬于此,素有“状元故里”“水果之乡”“通航小镇”的美誉。
【正文】
盛夏将尽,枝头的黄桃逐渐完成使命,等待来年的相遇。
唇齿间还留有桃子的余味,小小猕猴桃已经冒出果来。
在宁乡市巷子口镇,一年四季总弥漫着水果的沁香。从一小块土地到漫山遍野,从一两位能人到家家户户,“水果之乡”的名气在这两年越发远扬。
凭借高山富硒、沙性土壤、光照充足等优势,水果甜了舌尖,也甜了村民的生活。
虽资源禀赋,曾经的巷子口困囿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发展产业的脚步始终局促。如何走出困境,巷子口镇一直在探索。
当探索的足迹日益深远,一种名为“巷子花开”的模式在生根发芽。这种模式以“党建引领、统战人士主导、基层群众主体”为构架,凝结党员和党外代表人士,发挥资源优势,激发新力量,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农村集体经济富了起来,社会治理也迎来新的格局。
缘起——历经洪流,困境中栽下花种
在宁乡市巷子口镇,有一处整洁而宁静的村庄。村民们可以在村子里的“共享菜地”里种植蔬果,闲暇时可以搬出椅子闲聊家常。
如此和谐的场景,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个同心村庄竟是一处洪灾灾后重建的集居点。2017年7月,宁乡发生特大洪灾,巷子口镇居民房屋受损严重,全省统一战线慷慨解囊,捐资援建巷子口镇同心村庄,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问题。
由于居民来自不同的村(社区),劳动力外流、儿童留守、老人空巢、土地抛荒等现象明显,同心村庄里集体意识不强、归属感不强、凝聚力不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治理难度大。近年,宁乡适时启动“巷子花开”同心项目,同心村庄党支部也应运而生。通过各项活动,党员凝聚力开始增强。
此时的“巷子花开”,仅是雏形渐显。
在宁乡市统战部的支持下,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业绩突出、结构合理、群众认可的统战代表人士积极投身“巷子花开”建设。
“巷子花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状元故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长沙翔和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入驻,非公经济统战代表人士、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纷纷参与,合力开发利用巷子口镇同心村庄、南轩书院、特色小水果基地、状元故里、特色小镇等现有资源和平台,通过三产融合的方式打造“巷子花开”特色品牌。
聚力——打响品牌,产销两旺
每一个尝过巷子口镇仙龙潭村猕猴桃的人,个个赞不绝口。但问题的难点,正是如何让更多人亲口品尝。
南风组的孙胜全吃过苦头。2014年,他种下第一棵猕猴桃树。因缺乏种植经验,他走了不少弯路。学到技术后,他收集散养鸡的粪便浇灌果树,通过精心呵护,当第一次尝到结出来的果子,四溢的汁水甜入心扉。此时的孙胜全,以为甜蜜的未来近在眼前。
2019年,第一批猕猴桃大量挂果,他喜气洋洋地摘回家里。等了几天,3000斤果子无人来买,饱满的皮肉发软发烂,孙胜全的心凉到了谷底。
这样的情况,并非孙胜全独有。水果产业,最怕的就是销不出去、运不出去。种植的农户资源有限,加上地理位置受限,不少好果就烂在了巷子口。
2020年6月,巷子口镇号召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了“宁乡巷子花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巷子花开”商标,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公司+合作社+种植户”抱团发展的模式整合了各方资源,农产品推介会、展示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等活动加大了展销力度。
当年,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巷子花开”水果产品销售至全国20多个省市,带动黄桃、李子等水果销售数百万元,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攀升。
升级——股份制合作,“巷子花开”
十村联动带来产销两旺的局面,给了村民极大的鼓舞。几年间,巷子口镇果园遍布,全镇果树面积超过万亩,总产值超8000万元。
2021年,一场冰雹袭击了巷子口的不少果园,产量大受影响。十个村虽抱团取暖,但毕竟没有专业人员参与运营。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打乱了正常节奏,也令众人意识到模式的局限性。
时任宁乡市统战部部长钟利仁认为专业的事应交给专业的人,“巷子花开”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引入社会资本。
当时,陈代义在农业领域干出了几个成功案例,颇有名气。他认为应深挖巷子口的历史文化,整合产业资源,将“巷子花开”打造为农业、文旅、工程建设等全领域的公用品牌。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在巷子口镇打造一个集民宿、餐饮、研学、展览于一体的“巷子花开”状元小镇研学实践活动基地。
这样的发展思路既要用钱,还要用地。放眼巷子口镇,能满足近30亩建设用地的,唯有一处闲置的厂房。这处厂房属于一位本土企业家——陈基良。
陈基良本就是当地贤达,热心公益事业多年。几经协商后,他同意将原价值为1400万的厂房折合为1130万入股,并出资300万现金。
巷子口十个村(社区)出资200万元、“巷子花开”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作价368万元入股。乡友廖寄乔为提高村集体股份,捐赠200万元入股。
陈代义受聘为湖南巷子花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亦出资200万元。
该模式依托湖南巷子花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民营资本、村集体、运营商三方进行股份制合作,根据民营资本57%、村集体35%、运营商8%的占股比例进行分红。
因担心公司运营缺乏人才,廖寄乔又捐资1200万元,成立“巷子花开人才振兴基金”,以奖励为巷子口做出杰出贡献的能人。自此,涵盖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五个振兴的“巷子花开”2.0版本完成升级。
与此前不同,“巷子花开”2.0不单单以水果产业为主导。这一新模式因地制宜,规划“一村一重点产品”“一村一国学主题”“一村一研学基地”。
例如,官山村的南轩书院盛名在外,其重点产品则为民宿,国学主题为“忠”,研学主题为“成人礼课堂”;双河村盛产红薯,因此国学主题为“俭”,研学主题为“红薯种植加工体验”……十个村,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这样的精心设计,很快就吸引了暑期前来研学的师生。来自碧桂园学校初一的学生选择来到以“礼”为主题的金枫园村。在这里,他们帮助孤寡老人料理家务与农事,向留守儿童科普防溺水知识,带着课题来思考研究。
“巷子花开”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群众共同致富,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1年全镇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超过20万元。2022年预计4个村(社区)超过50万元,6个村突破30万元。
“巷子花开”为巷子口镇带来巨变,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这股聚合的力量,将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在宁乡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一审:徐蓉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小雷
策 划|曹辉
监 制| 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撰稿|李曼斯
编 辑 |徐蓉
责编:徐蓉1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