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评《独行月球》

  湖南文联   2022-08-24 16:36:22

文丨安小楠

由开心麻花出品、沈腾和马丽主演的电影《独行月球》于7月29日正式上映,首日票房就超过2.3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独行月球》的票房一路走高,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口碑却在一路下跌,近三万人给出来一星差评,口碑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套路化与模式化。本片对于开心麻花团队而言,或许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从喜剧领域跨界到了科幻领域,但是对于科幻题材影片本身而言,《独行月球》仍然没有摆脱大部分世界末日主题的电影套路。其本质上仍然是以一个小人物主角意外成为某个绝境中“唯一的人类”,然后展开剧情,从孤独到绝望再到重新获得希望……在以往的科幻大片中,诸如《我是传奇》《绝世天劫》《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可以一口气数出几十部类似的结构。

二是笑点包袱虽然抖响了,但是笑点却明显缺乏新意,大部分还是靠段子来衔接,比如装母袋鼠差点被侵犯的低俗梗、“下落特烦恼”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谐音梗,气质与科幻大片实在是太不匹配,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春晚麻花味。读者每一次看到包袱抖出来之后,其实心里都在期待,都以为这可能是一个引子,会引发接下来的一连串更有趣味性的故事,然而并没有,这些包袱都是零碎、点到为止。

三是因为铺垫不够导致后面的煽情显得用力过猛,许多观众对最后的煽情不买账,觉得喜剧就是喜剧,科幻就是科幻,最后这么强行煽情显得很尬,有点站不住脚。

说完缺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就会发现对比这些缺点,《独行月球》的优点其实更加明显。如果真的有网上批评的那么差,这部电影的票房大概率是不太可能一路走高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套路化和模式化的问题。确实,很多电影都用过类似的架构,但是再更深入一点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人们为什么会对这种特定的模式产生代入感、期待感、共鸣呢?因为许多普通观众谁还没经历过这样的人生呢——突如其来的陷入某种困境乃至绝境,只能靠自己在孤独绝望中奋力拼搏……虽然未必都能像电影中那样得到救赎、重获希望,但是在陷入困境的那一刻,其实观众就已经被代入了共情之中了。所以,模式化和套路化如果运用的好,也可以称之为“经典”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

其次,关于笑点缺乏新意、像是看了一部加长版的春晚小品的观点,其实也不值得一驳。这些观众似乎忘记了《独行月球》其实并不是一部单纯的“麻花喜剧”,而是一部科幻喜剧电影。主角“独孤月”只是整个月盾计划中一颗毫不耀眼的螺丝钉,身为一个相貌平平、能力也平平的普通维修工,他不是孤单英雄,身上也没有“英雄特质”,所以得知自己陷入困境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摆烂退缩放弃挣扎。因此,所有的喜剧包袱其实都只是用来塑造和丰满“独孤月”这个小人物的手段而已 ,制作方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通过喜剧的手段,尽可能讲述一个科幻故事,向观众展现科幻视效,最大限度地彰显出“科幻喜剧”这样一个融合性题材的魅力。

最后,关于煽情这一点,如果我们只是从一个喜剧角色的角度出发,从一段因为长久的暗恋的角度来支撑一次孤独而伟大的牺牲,确实显得有些牵强。但是如果真的把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一望无垠、无边无际的星河宇宙之中呢? 在浩瀚宇宙中,银河系只是一粒尘埃;在广袤的银河系中,地球也是一粒小小的尘埃;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人类同样显得无比渺小!所以,随便一次小行星撞击,就有可能毁灭所有的人类。

放到这样的背景中,当渺小的人类在绝境中展现出不屈姿态,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时,当不算什么英雄人物的“独孤月”,最终选择了在危难降临的关头挺身而出的时候,其实已经不需要再去想什么煽情了!

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我们的生活里,平时大家遇到的可能都是万万千千如“独孤月”一般的普通人,平日里,我们根本看不到他们的重要性,但是到了危难关头,却总会有许多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其他人,去捍卫这个国家,去守护这个星球。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生活着警察、消防员和军人,每一年都有人在各种任务中牺牲,成为烈士,成为英雄。是的,人类在整个宇宙中就如同蚂蚁一般的渺小,但是人类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绝望的谷底仍然可以带着希望仰望星空的豁达乐观,在危难关头能够为了拯救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却让渺小的人类可以变得如同神一般伟大!

“独孤月”是蚂蚁一般的小人物,也是“神”一般的大英雄。从这个角度去看,煽情便不是煽情,而是真情流露的共鸣。

综上所述,《独行月球》或许不够爆笑,也不够硬科幻,或许不算是影史上的顶尖高分答卷,但在人物的刻画与演员的演技上都有独到之处,在其内涵与外延上都称得上是诚意之作,算得上是一部将喜剧与科幻元素很好地融合的优秀暑期档影视作品。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