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润燥有讲究

  大众卫生报   2022-08-24 09:47:56

八月份,夏秋之交。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虽秋意渐浓,但这时暑热仍未完全消退,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气候特点兼具有暑湿与秋燥。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白天燥热,早晚凉爽,昼夜的温差较为明显,空气逐渐干燥。此时若不及时滋阴润燥的话,身体就易被燥邪侵袭。人体受燥邪会感觉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口燥咽干。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袭肺,而肺燥下移于大肠,所以肠燥则容易出现便秘。此时我们可以在饮食、起居调养等各个方面积极调养,预防秋燥,以顺应时节,养生保健。

处暑后秋燥明显,有些人会经常觉得口渴,但光喝白开水不能完全缓解,因为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蜂蜜水,这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的良方,同时还可以冲刷肠胃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清晨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润肺降燥、清火益肾的作用,可使大便保持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等。每天睡前取蜂蜜10~20毫升,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润燥补肺,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若有咽干咳嗽、潮热盗汗等肺燥伤津的症状,也可以饮用麦冬、桔梗、甘草等中草药冲泡的茶水。同时,注意少喝冷水,因为会使水液停滞,而致湿邪困脾。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处暑时节的日常饮食中,祛暑化湿的同时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之物。在炒菜或煲汤时加入一些百合,可以缓解阴虚久咳的症状。用梨做甜汤,可以降低梨的凉性,还能增其润燥之效。对于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选择喝粥有助健运脾胃。例如莲子粥、百合粥、银耳粥等,在粥中加入丝瓜皮、荷叶一同熬煮,抗燥效果明显。因为苦燥伤津,处暑养生也要少吃苦瓜、杏、羊肉等苦燥之物。如姜、葱、辣椒、桂皮、酒等辛辣热性的食物则要忌食,以防热气上升,燥热难安。

在起居调养方面,宜安静性情,调节起居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早卧早起,不晚于22点入睡。在精神调养上,应少思少虑少欲,使神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行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活动。运动则不可经常过度激烈运动,出汗过多则致人体津液丢失,耗伤阴津。所以运动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运动量不宜太过,以防大量出汗伤及阳气。可以选择简单易行的运动,比如饭后散步、快走、慢跑、瑜伽、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夏秋交替燥邪起,滋阴润燥方好养生,以下总结了三个实用小贴士:

一、多喝温水去秋燥,少食辛辣和烧烤。

二、早睡早起睡午觉,心平气和缓呼吸。

三、运动轻缓别过量,住所防寒固护阳。

最后推荐一个润燥药膳,营养美味,又养生保健,适合当季食用。

百合莲枣粥材料:鲜百合40克(干品减半)、莲子30克(含莲子心)、大枣10枚、炙甘草5克、粳米60克。做法:莲子、大枣用温水浸软,将甘草用纱布包好,一同入锅煮。煮至莲子半熟,取出纱布包。再加大枣、粳米大火煮沸,沸后加百合转小火煮烂即成(如使用干百合,需用温水浸软后再煮)。粥成可酌加白糖调味。早晚分服,温热食之。

湖南省肿瘤医院 中医/中西医结合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 李阳

通讯员 彭璐

一审:袁小玉

二审:尹慧文

三审:鲁  红

责编:袁小玉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