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04 11:40:55
文/图/视频/郭星宇 曾永明 石礼
静默蜿蜒的捞刀河,从浏阳境内的石柱峰奔涌而下,穿林涉涧,千回百折,入境春华,润泽当地万亩农田,孕育出都市田园小镇——长沙县春华镇。境内山绿水润,风光旖旎,红旗水库微波荡漾,春华渡槽流水汩汩。放眼远眺,镇在水中,人在景中,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红旗湖。
近年来,春华镇党委、镇政府紧随“三十而立再出发,二次创业攀新高”的奋进号角,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锚定“全国一流”目标,全面抬高坐标,在产业项目提标、镇村环境提质、基层治理提升方面重点发力,奋力争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春华渡槽。
作为长沙县境内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的乡镇,春华镇寄托着百姓“春华秋实、人寿年丰”的祈愿。为保证粮食生产,当地培育种业特色产业。以种业为主导,初步建成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截至2021年底,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已达3500亩,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9.51亿元。
捞刀河沿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历来受到春华镇的重视。邹学校院士辣椒育种试验基地挂牌运行,湘研种业与世界五百强三井物产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全镇已落户知名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16家,新引进隆平发展等种业企业3家,“种业小镇”形象和“院士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
山水田园寄托着百姓和乐的理想,数字田园则闪烁着科技与智慧的光芒。以科技赋能,春华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实行全程科技化生产。育秧、翻耕、施肥、插(抛)秧、飞防、收割全程机械化;建立起农作物实景监测系统,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地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捞刀河两岸农田。
三月的春华郁郁葱葱,六月的春华荷稻飘香。以荷花种植为依托,当地探索建设集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健康养生、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综合性实体。移步花园新村,600亩的荷花水田,每年都吸引着游客至此采摘绿色瓜果、赏荷、划船、钓鱼虾,赏心悦目的荷花不仅带动农户增收,也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百亩荷花。
位于春华山村的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农户入股的方式,统一招商开发农耕文化展示体验、精品菜园认领、小水果小龙虾种养、水上娱乐等项目,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当地正充分利用春华渡槽、千亩玫瑰园等健全美化亮化基础设施,培育米升博物馆作为农耕文化宣教点,为春华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
玫瑰园。
风吹莲动叶生波,赏过荷花的水佩风裳,来到百熙文化园,便能领略小镇的历史厚重。这个立足于张百熙墓和张氏祠堂的文化园,记录着“中国近代大学之父”张百熙的教育思想与人文情怀。以红色农耕文化赋能,近年来春华镇深挖春华渡槽、武塘纪念亭、恒丰楼等潜力点,百熙文化园、抛砖屋场建成开园,米升博物馆等文化和研学特色名片逐步擦亮。

张百熙生平事迹陈列馆。
按照“串点连线、聚线成面”的理念,小镇以“一村一品、一组一韵”为建设原则,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污水管网、低压电网、自来水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走进如今的春华,整齐雅致的农家小楼鳞次栉比,平坦宽敞的柏油路沟通其间,了然一幅人和景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美丽菜园。
乡村小道。
在武塘村的抛转屋场,这个寓意为全国全省农业发展抛砖引玉的美丽屋场,凝结着毛泽东、华国锋等领导人的殷殷期盼。时值长沙市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示范市创建,武塘村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将抛转屋场周边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村庄。同时修复革命传统纪念地,重现当年干群鱼水风采。
武塘纪念亭。

抛砖屋场。
物质满足,精神也要富足。在春华山村,村民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广场舞、太极拳、足球队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在百熙村,花卉园艺工培训班成为村民学习花卉种植、养护、防病虫害、插花的新平台,人人争当乡村“花匠”,打造美丽庭院,发展庭院经济。

幸福生活。
捞刀河流水潺潺,不舍昼夜流淌,见证着两岸四时和顺,五谷丰登。从田园小镇到省级种业特色小镇,勤劳的春华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在稻田中穿梭,在田埂上眺望,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春华模式。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春华镇将紧扣“种业小镇,数字田园”主题,布局构建“一轴、一带、十片”产业格局,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