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橄榄绿,军魂依旧在①|志愿军一级伤残老兵忆往昔: 炮火中前进的机枪射手

  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29 17:08:15

编者按:忆往昔,军营追梦,不负韶华。自从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部队,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人民武装。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击日寇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等历次战争以及和平时期,人民军队始终以不朽的军魂,昂首挺立在人民群众的最前线。即使已卸下戎装,但军人本色铸就的红色基因和英雄作风,让他们始终“脱下橄榄绿,军魂依旧在”。不管是老当益壮的豪迈,还是投身新岗位的进取担当,他们都用一腔热血写下无悔的忠诚。值此第95个建军节来临之际,《金鹰报》走进社区,以鲜活的人物故事,致敬高扬旗帜上的那片鲜红。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刘志 实习生 莫子薇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名机枪射手,为了祖国,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虽然已记不清自己曾所在部队的番号,但沈德昌至今都记得自己的使命。在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白庙子社区,记者见到了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麻岭山战役等,因战争造成一级伤残的老英雄。
当他掀起上衣,那些伤疤中还有些无法取出的弹片,仿佛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就在眼前。

初赴战场,不知何为害怕

沈德昌入朝作战时,处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阶段,在天津经过1个月的集中军事训练后,他跟随部队乘坐火车日夜兼程地奔赴朝鲜战场。

沈德昌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敌我的军备差距非常大,敌人都是飞机大炮,他们只有步枪、轻机枪、重机枪三种装备。有时候敌人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对着他们狂轰滥炸,整个战场烟尘弥漫,什么也看不清,大家都是灰头土脸的,都快认不出彼此是谁了。当时不管黑夜白天,一直都有轰鸣声,谁都不知道下一个牺牲的会是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转战于各个地方挖地道、修战壕。

转移必须是在晚上,因为比白天更安全,更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一般到了晚上6时,40公斤重。而且还要弯腰弓背行进避免暴露,一直徒步至少40公里路,到达目的地时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痛的,但作战工事不能停下,再苦再累都必须争分夺秒地挖战壕、筑工事。这一路,不能有明火,一点明火,就会被敌人发现,只能靠摸黑前行。

在朝鲜战场上,沈德昌待了1年,便机警了1年,没有一刻敢放松。要问害不害怕?沈德昌称他都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他只能牢牢记住一句“枪声就是命令”,随时准备殊死战斗。

光荣负伤,回国修养

沈德昌记得有场战役打得特别艰苦,那是一个傍晚,在激烈的枪炮轰鸣中,沈德昌所在的队伍和敌军连续激战,一天晚上,在抵挡住敌军4次进攻后,我军果断发起冲锋,随着在冲锋号响起,沈德昌扛着机枪,和战友们跃出战壕,在密集的火网里飞奔。已经攻到美军阵地前沿,他突然听到尖厉刺耳的呼啸,一颗炮弹飞来,他双手护头顺势倒下,沉闷声中,炮弹在他前方崩炸……两眼一黑,他便昏死过去,等醒来,已经不知道过了多少天。

刚苏醒的沈德昌艰难地睁开眼,可右眼什么也看不到,左眼勉强能看见一丝光线。想要揉一揉,手臂却被木板紧紧包夹住,一动也不能动。卫生员告诉他,“和你一起冲锋的大部分战友都英勇牺牲了,你的命是担架队战友和医护人员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随后,沈德昌和其它重伤员被转回国内,虽然经过多方治疗,但终因伤势太重,身体多处被弹片击中,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很多弹片卡在身体里无法取出,成为一级伤残军人。

遇见爱情,一辈子守护

负伤后的沈德昌失去了工作能力,需要长期住院护理,那段时间的他特别悲观,觉得自己成了个“废人”。为了鼓舞沈德昌,医护人员给他讲述苏联卫国战争英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一遍遍给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雄的力量是无穷的,沈德昌被感动了,决心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坚强地活着。

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沈德昌决心摘掉文盲帽子。他跟着老师学拼音、学吹口琴、练习写字,几年努力下来,他已能读书、看报、写信。放下受伤的心理包袱生活逐步走向正轨,沈德昌变得开朗了,他开始主动开导安慰其他伤病员,领着失明的战友散步,为他们念书读报。

白庙子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探望沈德昌(左)老人。

沈德昌没想到自己的爱情也悄然而至,当时给沈德昌念书、读报的医护人员名叫廖殊坤,女孩被他的经历感动,在战友的牵线搭桥下,没多久两人便正式结为连理,那年,沈德昌20岁。

由于战争落下的病根,沈德昌每年都需要在医院住上一两个月,妻子廖殊坤寸步不离,精心照顾,并不断学习护理知识。在下雨阴湿天气,每次伤痛袭来时,妻子都会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减缓他的痛苦,这样的日子直至2011年妻子去世。沈德昌说:“没有她,我不可能活到现在。”

妻子给沈德昌的影响是终生的,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沈德昌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他打算去社区作作宣讲,“只要嘴还能动,我就要继续当好宣讲员,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沈德昌说。

一审 曾金春

二审 王薇

三审 王展

责编:曾金春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