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先上! ——记全国双百政法英模、省长康监狱副监狱长熊云峰

  湖南法治报   2022-07-02 01:59:51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通讯员 谢春明 卢航

在一条四处都滚落着山石和裂开的路面上,一台救护车仍旧不畏艰险地前行,因为目的地还有许多老人等着医疗救援。突然,一块巨石从山坡上滚落,刚好砸在救护车副驾驶室正上方。这一幕,就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烂柴湾地段的场景。而坐在副驾驶室上的熊云峰却毫不在意,对于险象环生的救援环境早已波澜不惊,他只想尽快赶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熊云峰是湖南省长康监狱副监狱长,他既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也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29年来,他总是冲锋在前,用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战歌。

2022年,熊云峰当选为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

熊云峰。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摄
熊云峰。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摄
熊云峰(右)在工作中。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摄
熊云峰(右)在工作中。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摄

舍生忘死68天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一时间湖北告急、武汉告急、湖北女子监狱告急。司法部决定从各省抽调精干力量筹建援鄂工作队,驰援武汉。

此时,熊云峰刚经历两次手术,尚在康复中。面对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他没有丝毫犹豫,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万一感染新冠病毒发生意外怎么办,你的身体怎么办?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由谁来照顾呀?”爱人在得知他援鄂的决定后,十分担心。他与爱人细心长谈,获得了妻子的支持。

2月20日,熊云峰带领湖南监狱首批援鄂工作队逆行出征。

作为司法部援鄂医疗队总领队、湖南监狱援鄂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武汉袁家台方舱医院副院长,抵达武汉后,他分秒必争,投入这场抗疫阻击战。

武汉袁家台方舱医院是在一座尚未竣工的监狱基础上改造而来。为了让方舱医院尽快达到医疗防控和罪犯监管的双重标准,他日夜不停地查阅相关资料、图纸,向先期到达的国内感染防控专家和建筑专家请教,与国家医疗救援队的同仁协调沟通。

不到5天,一座能收治上千病犯的特殊方舱医院便正式投入使用。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进出舱的“3区2通道”,设置病区外围缓冲区域和隔离屏障,在空间上做到医务人员和病犯的绝对分离,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他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监管工作特点,提出病犯回押后在监内实行“分类分区”关押的办法,解决了病犯解除隔离回押工作难题。

在收治感染病犯1个星期后,医疗队里有一名队员出现咳嗽乏力症状,大家高度紧张,队伍中弥漫着强烈的不安情绪。

对该队员核酸检测刻不容缓,可核酸采样是个高危技术活,由谁去完成采样成了一个难题。

“我是总领队,让我来!”熊云峰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戴上护目镜和医用防护口罩,在室外空旷地带完成了医疗队第1例新冠病毒核酸采样。

回忆起当时情景,熊云峰说,“并不是自己有多勇敢,完全是凭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信念战胜了本能的恐惧。作为指挥员,我必须对战友安危负责”。

随着疫情控制,全国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司法部医疗队也于4月12日开始分批回撤,熊云峰挥手送别队友,选择继续留守,直到4月28日在最后一名病犯的转阴通知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才安心返程,成为司法部援鄂工作队最晚离汉的队员之一。

舍生忘死、日夜奋战的68天,他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从开舱至返程,未休息一天,日均工作达20个小时。也创造了“病犯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监管安全零事故、工作人员零投诉、出院病人零召回”的“五个零”记录,出色完成援鄂抗疫各项工作任务。

3年如履薄冰“钢丝”行走

长康监狱是一所医疗功能型监狱,负责收治全省各类重症病犯。2016年,组建传染病监区,开始收治尿毒症病犯、病毒性肝炎病犯,同时还要负责女性艾滋病犯、重症病犯的治疗工作,特别是艾滋病犯、尿毒症病犯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治疗与改造风险高、难度大。

凭着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和丰富的带队经验,当时担任医务科长的熊云峰主动请缨,接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成为传染病监区第1任监区长,过上了天天与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亲密接触”的日子。

尿毒症病犯并发精神异常是常事。2016年6月25日深夜,一名感染梅毒的肾功能衰竭病犯突发精神障碍,满面青紫、身体抽搐、胡言乱语。

他立即组织救治,救治过程中,该犯突然挣脱束缚,张开嘴巴咬向自己的右臂静脉造瘘口,情急之下他赶紧用手护住病犯的手臂,自己的手背却被病犯咬了一口,顿时手背传来钻心的疼痛。

在赶来支援的同事控制住该犯后,他忍着剧痛继续抢救,直到病犯脱离危险,才发现手指已经被咬破出血。“当时只想着救人,哪还能考虑到其他那么多”。

在传染病监区的工作,类似的感染风险并不少见,医护人员每天都像在走钢丝,如履薄冰。

在一次给艾滋病犯穿刺与深静脉置管的操作中,因为病犯的挣扎,他不慎被沾有艾滋病犯血液的针头刺伤。

那一刻,他有点害怕起来。“要是感染了艾滋病,家人怎么办?”好在经过正确的现场处置并连续服用抗艾滋病毒阻断药近一个月,克服恶心、呕吐、发热等副作用后,他幸运地与艾滋病毒擦肩而过。

经过6年发展,长康监狱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集中收治了近200名血透病犯,已成长为全国监狱系统最大的肾功能衰竭病犯收治中心。在熊云峰担任监区长的期间,他带出了一支忠诚担当、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监管医疗队伍,推动监区医疗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他也因此在2019年被提拔为副监狱长。

生命救援一直在路上

无论是驰援武汉的舍生忘死,还是每天与特殊病犯相处的“钢丝”行走,对于熊云峰来说,他的心中只有救助生命,守护安宁。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满目疮痍。熊云峰坐立不安,主动请缨,成功入选湖南省红十字会紧急救援医疗队,与21名志愿者一起,艰难跋涉近50个小时,在地震发生后第4天抵达地震重灾区——什邡市,在那里度过了毕生难忘的20个昼夜。

“队长,我是学临床的,请你安排我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刚到营地,他就主动找到领队,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熊云峰除了医生外,另一重身份竟是监狱警察。

更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简单的对话后,他也成了湖南救援队值班最多、接待病患最多的医师。

湖南救援队的营地,就驻扎在距离震中汶川只有30公里的什邡大街上——那里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安置了来自附近乡镇的受灾群众将近3万人。

熊云峰到达什邡的当天下午,就发生了6.4级余震,因为水土不服,第2天他开始严重腹泻。

救援的任务异常繁重。几乎每天都有上千名老人、孩子和伤员来到营地寻求帮助。但他丝毫没有退缩,每天基本都工作15个小时以上。

除了帮外伤病人换药、拆线、清创缝合外,他还兼看内科患者,每天都忙得腰酸背痛、手脚发软。辛苦劳累之余,还要克服住帐篷,啃干粮,蚊虫叮咬、失眠等诸多不便和困难。

为了能帮助更多的灾民,熊云峰在繁忙的医疗救援之余,还自告奋勇加入了为偏远乡镇送医送药的队伍。

由于能力出众,熊云峰经常被选派参加各种紧急重大的救援行动。

2015年4月尼泊尔大地震,他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远赴异国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跨国救援。虽然正值女儿高考冲刺的关键时期,但在灾难面前,他选择再次出征。有一天,当他为一名村民处理完伤口后,该村民突然指了指他胸前的中国国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用不太标准的英语说:“China!China!”已经连续奋战数日极度疲惫的他瞬间热泪盈眶。

责编:罗霞

来源:湖南法治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