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评丨安倍走了,留下充满未知的日本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09 19:38:50

进入后安倍时代,外界担忧的是日本今后的走向。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沈德良

7月8日,奈良街头那几声枪响,将安倍晋三这位日本战后政治强人的生命定格在67岁。在向来以治安良好著称的日本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无疑令各界震惊。

表面上看,安倍遇刺身亡是一桩孤立的事件,但它却折射出日本趋于保守且相对安定的社会秩序背后所隐藏的种种暗流与不安。尽管凶手坚称对安倍痛下杀手与政治主张无关,但这桩街头暴力流血事件发生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前夕,巧合的时间点,很容易让外界产生各种联想。

知史而鉴今。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发生过多次政治暗杀,更令人不安的是,每一次血案都催生着这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发生重大变化。如今,安倍这位政治强人的谢幕,同样存在着给日本带来政治冲击的可能。

作为日本战后任期最长的首相,安倍及其“安倍经济学”,带领着日本经济艰难走出了“失去的二十年”;作为政治人物,安倍以其政治手段,在自民党内培育出“安倍派”,并在自民党内部的角逐中迅速成为第一大派系。

2020年8月底,安倍以身体原因卸任首相一职,但他在自民党内的影响无人企及,尤其是在修宪、扩军、拥核等关键问题上更趋右翼化的政治主张,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菅义伟、岸田文雄两届内阁内政外交的走向。

如今,安倍遇刺,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事关“安倍派”的存废。当下,自民党各派出于危机应对至少会维系党内表明上的团结,但陷入群龙无首的安倍派,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其他派系趁机瓜分势力范围的争斗。

与西方国家不同,日本国内没有成熟的政党制衡机制,国内政坛自民党一家独大。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清算,一遇风吹草动,国内极端右翼势力就会兴风作浪、蠢蠢欲动。这次日本借俄乌冲突的种种高调表演,某种程度就是情形的表现。

百年巨变,日本同样躁动不安。这些年来,日本整体右翼化倾向进一步明显。即便像安倍这样成熟的政治家,在卸任后也逐渐显露出右翼的本来面目。前不久,他甚至在台湾问题上更加露骨地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公开叫嚣“台湾有事就等于日本有事”。

进入后安倍时代,外界担忧的是日本今后的走向,担忧在整个国家右翼化倾向背景下,日本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对朝等双边关系,极有可能成为各派势力借题发挥、争取选民支持的筹码,进而导致日本对外政策更加右翼化、强硬化。

属于安倍的时代结束了,身后留下的是充满未知的日本。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