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靠什么——攸县新市镇桐树村考察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5-05 15:21:31

向泽贤

攸县新市镇桐树村位于攸县中部,是新市镇区及大市场所在地。此处攸水之滨,新银公路、攸丫公路、新钟公路、106国道、湘东铁路纵横穿过,交通四通八达。农历每月二、五、八逢集,人气物流兴旺。

桐树村20个村民小组,有农业户597户,总人口2665人。全村面积2.25平方公里,分布水田、山林各1736亩和1300亩,没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除部分外出打工创业的,尤其在深广长等城市开的士的司机居多,大分村民主要在本地创业拼搏。

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老百姓,艰苦求索振兴乡村之路,迈出了可喜步伐。

支村两委团结一心谋振兴

桐树村由原来的桐树村、易清潭村合并而成。村级班子历来平稳换届,退下来的村主干支持新上任的带头人,新任村干挑起担子就进入状态,立马务实求真思索经济振兴发展。班子成员对工作有争论,有分歧,有讨论,但通过民主集中制,统一在一条轨道上,齐心做实事。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村级班子带动全村92个党员实干兴业行事步调一致。振兴村级经济,全体村民向党员看齐,形成干群目标一致,这“三个一致”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动力。

桐树村的经济实力通过多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从未出现村里财务报表净资产成负数。

2015年,村里积累货币资金几百万,是分配到户过个富年,还是做项长远有益的投资?经过支村两委会,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反复讨论。一致赞成在镇中心村里老饭店地基上,建一座镇上最大的商业大搂。一年半的精打细算,建成四层高、面积1000平方的商业大楼,加上2012年建的的商业出租楼,总价值达1200万元,全部招商引资。

村里有积累资金就好办事。除了新建村部无负债,多年来向全村人平发放红利每年10万元以上。同时,村组整修公共水渠与公益事业,组里修路村里给予资金支持。硬化公路修到每个村民小组,屋场及独居家庭门口。现在水系四贯八通,种植不愁旱涝,道路四通八达,为村里经济振兴经济夯实了良好的硬基础。

桐树村开会一贯短、实、精。即时间短、主题明、精神好。支村两委多次研究全村经济如何振兴发展,群众各抒己见,上下达成共识:要走稳,振兴不是一两个月、一两年能完成的。班子成员心想一处,作长期奋斗打算,因为经济发展没有终点。

群策群力发展“五小产业”

桐树村没有独特的振兴资源可以坐享其成,只能立足现有条件,从小做起,做到“五小一引”。

一是发展小建筑业。该村有两支建筑队,员工60多人,他们没有高学历和高职称,凭几十年在实干之中不断学习,逐步掌握民房设计、图纸预算、建筑力学和质量安全管控等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建成的民房各具特色,有中西式的,老式传统式的,别墅式的,苏式的,广式的,款式大方。其中有位吴姓父子电工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用户争着聘请。外地人经过攸县新市镇,看到这么多漂亮宽敞,气派的房子,称赞攸县老百姓真富裕。一班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为本地营造了精美的居家环境,为社会创造了美观的舒适的港湾。

这两支建筑队每年至少建筑新房数十栋,每栋造价在80万人民币以上,年建筑产值超过1000万元。同时,带动上游红砖,水泥,装饰材料等收入,每年建筑劳务收入最低估算达到540万元。

二是发展小种植业。该村发展小型家庭种植农场9家,就近承包土地,种水稻、鲜花、茶苗、蔬菜等。小型种植产业,一般无销售风险,解决了因劳动力不足导致荒田荒土问题。活跃了市场,增加村民种植收入。有一位以农为生的小周,种植水稻150亩。

“一心思考生态种植,不仅参加了省级农业科研所的培训,而且自费赴外地考察”与村民谈及如何生态种植,话题不断。他们当中有的说,生态循环种植,利润低主要是人工成本高了,要提高机械化耕作程度等等。

前任村支部书记退位没退责,带动数位村民种茶树苗外销各地。小型种植业就地低价销售可以保本。规模种植事前走通销路,争取以购定种。2020年,该村种有千亩香芋,因销路不畅,承包者无偿让村民收挖。规模种植还要预测价格行情。2021年香莲不剥硬皮的收购价比2020年剥了硬皮的收购价平均高5元,莲农产品不愁销,湘莲全世界闻名,丰年价升,莲农笑哈哈。规模种植的眼光要跳出本地想问题。无论失败或成功,小型家庭农场种植没有停下探索前进的脚步。

三是发展小型养殖业。攸县土鸡,麻鸭,草鱼等內外销售行情稳定,该村养100只鸭以上的有14户,养100只鸡以上的有7户,100平方水面养鱼的有5户,年出栏20头牛的1户。小养殖户养殖一般不喂工业饲料,以玉米,米糠,稻谷,青草饲养,产品不愁销路,增值可靠。

四是发展家族型的小型加工产业。该村有加工门窗厂、糕点厂、碾米厂、攸县特色米粉厂、新市特色包丸厂、家用篾制品厂、豆腐加工厂等17家。加工业创造的附加值高,带动产业链上原材料、包装、运输业,提供就业岗位多,民用加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均衡。该村乡士特色产品成为外地消费者需求的首选。

五是大办小商业。无工不发,无商不富。该村大办小商业位置有优势,在新市镇上占据半条街商铺,大大小小43家,从业人员超过120人。万家乐超市、双全超市、亿客隆超市、贝贝超市四大超市都是桐树村人开的,营业面积都在800平方米以上,商品琳琅满目,质优价廉。村民还开了独具特色的饭店、品种齐全的早餐店,谢氏等3家华丽餐饮店生意久兴不衰。

六是“引”进大型产业。2014年,桐树村引进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县镇两级领导支持下,村书记、村长积极为投资方协调落户地点,协助产业园解决修路及水源、环境等难题。天心种业首批投资2.2亿元,建成畜牧育种产业园,占地面积920亩。技术由省畜牧研究所指导和监管,畜牧良种培育釆用现代高端技术,进行封闭式管理,实行自动化作业。以牲猪为主的优良品种年出栏100万头以上,首年销售90多万头,产值超过2.8亿元。该公司安排产业工人60人,常年在园内实习的畜牧专业大学生每期近100人。

桐树村通过发展“五小一引”产业,繁荣了本土市场经济,富了当地村民。作为村级领导班子,在产业发展幕后起不可缺位的作用,

一是“诚”。引进产业落户靠心诚,在眼前不纠缠小算盘,与全体村民一道着眼长远。如万家乐超市引进外乡业主开店,在业务竞争激烈和疫情影响下,村领导主动与业主协商下调年租金,让引进业主稳定执业。引进天心种业建畜牧育种产业园,本着“一切都好商量”精神办事,协助调整承包田土、种植补赏、排污处理等,加快项目成功落户。只有友好的协商,没有激烈的争执,使投资者有种归属感。

二是“培”。近几年,村里往上一级推荐并支持产业能人,参加县、市、省对口部门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做生态种植的小周得益于参加省农科研究所的培训学习,如今种了150亩田,养鸭150只,同时养菜牛平均存栏15头,其中有 “雪花牛”特别品种,租半山坡上种牛食草48亩,大搞生态放养,牛吃青草,牛粪种田,生态牛肉供不应求,米质特优深受青睐。

村里建筑业两位队长与主干多次参加县市专业学习,杨氏建筑队长,无建筑专业学历,在近40年的工程实践和不断提升的现代培训中,有效积累了建筑设计、力学计算以及安全质检要求的知识和技术。两个建筑队的作品成果深受甲方认可和称赞。

三是“帮”。针对小型产业业主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村干部从实际出发,主动尽力帮助解决,比如帮助办手续、协调解决场地和调解纠纷等。村里有业务首选本村建筑队,产业用工首选本村村民,正如有句话 “肥水不流外人田”。村干发挥人脉资源协助开辟销路,协助调查分析细化营销市场消费群。如此,为业主创造宽松和谐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业主集中精力,安心求发展。

振兴路上不让一户掉队

桐树村扶贫工作达标后,因种种原因全村还有3户贫穷。大家齐奔小康,振兴路上不让一户村民掉队,是支村两委的共识。

有位谢姓家庭,母亲痴呆走失去世,父亲身患绝症又病故,儿子劳累体弱又疾故。其家家主患病时,村干部为他办理特殊门诊卡,享受最高比率报销药费,免费送来鸭苗150只,饲料5包,让他无成本有收入。该村是新市粮库对口扶贫村,村领导陪同对口扶贫的粮库负责人上门帮扶,对村里求医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医院看望。“生离死别古难全”谢姓孙女刚毕业某职业学院,安葬他父亲那天,村里正副书记亲临关怀,书记带头并倡导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捐助1万多元,让这家孙女轻装上阵,找到工作后,短期内赶上全村致富队伍。

扶危助贫是桐树村的传统,桐树桐江组有户世代为农的家庭,父亲身体有残缺,母亲体弱,加起来算不上1个全劳动力。而儿子天资通慧,聪明好学,如今成为国家生物某项目的博士研究员。这户家庭的儿子在求学路上离不开村组的关怀和帮助。

村组织帮助关怀困难的普通村民,使村民深受感动。榜样的力量无穷,开展工作,做起事来干群同心,号行令止。

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其乐无穷

桐树村地处镇中心,文化气氛浓厚。村腰鼓队全县比赛获第一名,新市镇舞蹈队参加广场舞比赛获全县第二,太极拳比赛获全县第一,新市镇参赛广场舞、太极拳比赛的桐树村队员占70%。近年来,晚上只要没下雨,广场上跳舞是有近百人的青中年的妇女,也有不少男士。一条街上还有4处家门前的跳舞团队。整条街上,音乐环绕,欢声笑语。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快乐。

“新江文学社”、“新江诗社”、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就是在桐树村孕育的,成了该村独特的文化名片。村支两委给予了大力支持。三社成员以本村爱好文学的农民习作者为主体,吸引了村内外、县内外、省内外不少本土的文学文化爱好者及名人、干部参与。以弘扬乡土文化振兴乡村宣传正能量为写作主题。在这个群体的推动和努力下,新市镇获得了全县唯一的“中华诗词传统文化之乡”称号,《新江流韵》创刊号2017年出版后,省、市、县电视台以“新市农民出新书”进行了专题报导。中华诗词协会会刊每年出版《新江流韵》期刊1到2期。“新江流韵”微信公众号每月推出三至四期。广大村民喜闻乐看,在社会上少有名气,文章阅读点击率在同类媒体中均居前列,更有不少作品在省、市、县乃至中央媒体转发登载、获奖。2021年新江文学社评为“攸县作家协会优秀单位”。

文化精神食粮是社会文明的导向。

跨入桐树村,首先入眼是干净的硬化路。每年村级环境卫生划片分段包干到村干,清洁员,有要求,有检查,有补助。安排清洁员,家庭有困准的优先。

2020年村里决定从江边至桐树下一条泥泞的机耕路加宽硬化,改造成水泥大道,垅中间4个组到镇上开车节约了5分钟,步行节约了10分钟。

每天傍晚,田野大道上,散步的村民三三两两,络绎不绝,披着霞光,清新的空气,欢叫的,使人宛如生活在仙境。

水是生命之源。桐树村谭家岭下,有口 “古泉井”,冬热夏凉,清澈见底,长年不息。水源来自几十米厚石灰岩下的暗流,经检验泉水含矿物质比率高。多年来,方圆数里村民,镇上商户居民来此取水。有开小车来的,有骑单车摩托来的、还有用小拖车拖的。井从没干枯过。“众口是秤”,取水村民都称赞:谭家岭古泉,比 “矿泉水”好,喝起来放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防止污染,方便村民用水,在村委支持下,来此取水的村民和住户自发捐款,完善改造井边周围交通,扩大硬化井边坪,加深排水沟,安装不锈钢围栏,坐凳,遮雨棚。还安了块公示牌。以后,天下大雨时,也不会有地上水流入井內。井口用不锈钢网盘扣上,保证了无污染。

桐树村委会对自发的公益建设不仅倡导,同样支持。因为有个信念:公益事业,是全村大家的事,我们也是大家之一。

廉洁自律富不忘俭

村干的作风是村民评价的热点。自律从“我”做起。桐树村多届书记,主任,被村民评价:扣门,小气,铁公鸡。这并没说错。该村干部对公款使用很小气,真个铁公鸡。上级来人,从不发整包烟,加班误餐,得到家里吃完饭立马再上班。疫情期间,新市市场的防疫值班主力是桐树村村干,中午交错回家吃饭后再来值班。村里上班,不办伙食,回家吃饭下午按时再来。桐树村自有资金并不紧张,却无工作餐,无车补,无加班补助。因为村里上班人都体会自有资金是全体村民创造的,所有的。

自我要求廉洁自律,村民代表为主体的财务监督组对村收支每季小审,年终全面审。审计结果与镇代理记账中心财务报表反映吻合——比上年:村级收入稳定上升,费用支出下降,全年水电费2900元;一年至少上班278天,平均每天10.45元电费,办公费2021年总支出9768元,平均每月814元。民生支出上升。如公共建设专项支出1272716元,比上年上升15%,公益支出上升,2021年158380元,比上年上升11.8%;烟酒零开支,招待零开支;会议学习培训费增加。资金重点放在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80%。如果把桐树村的“五小”的村民自营收入,引进育种产业园的收入加起来,则就是一个喜煞人的大数据。

为防范财务触红线,订立了不相溶岗位分设,不相含办事分工办理制度。

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2.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3.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采购与付款的不相溶办理包括:1.请购与审批;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4.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桐树村最近一次支委扩大会上总结时,村党支部书记谭海龙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年在县里,镇里党政领导和支持下,在大家齐心努力下,我们迈出了振兴村里经济的第一步,与全县50个振兴示范村相比,差的还远。今天我们讨论了下一步规划,统一了认识。实施起来难题很多,我们紧跟党的政策和上级部署,紧密依靠全体党员,全体村民,务实求真,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富不忘俭。盯住一个目标:让全村户户钱包更鼓起来,让生产生活环境更好起来,让家家户户人人高高兴兴起来。相信通过在座的同志齐心发力,是能够做到的,是一定要做到的。”

责编:颜青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