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小瀛洲:麻圆油条香味浓

  大湘菜报   2022-05-18 16:53:57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朝李白的诗句,道出了文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对未来理想的梦想和追求,因为在古代道家神话传说中,东海的仙山瀛洲住有仙人,是人类向往的地方。而初唐之时,唐太宗为网罗人才,曾在长安城设文学馆,任命过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又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了《十八学士写真图》像,后人谓之“十八学士登瀛洲”。于是,“登瀛洲”就成了比喻士人获得皇家认可的殊荣,入了仙境。此后,在长安、长沙和杭州西湖,都有了以瀛洲命名的地名。

长沙的小瀛洲,曾是长沙王马殷和其子马希范所居的宫廷园林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有幸在小瀛洲 7 号院子里也住过一年多时间。 1990 年冬季离开后,就没再去过此地。

转眼 30 余年过去,我退休后来到长沙。居住在东瓜山时无所事事。

2022 5 月初的一天清晨,窗外传出一阵叽叽喳喳的麻雀声。我眨开眼睛,见天已大亮。随即起床净手洗漱,尔后出门来到裕南街上,只见街头十分清静,早起行人不多。此时天气多云,温度不高不低,体感很舒适。遂想去当年居住过的小瀛洲一带转转,顺便去那里吃顿早餐。

到大椿桥搭乘了一辆 901 公交车。经过六站行驶,约 10 余分钟后,公交车到达天心阁站。我即下车,再询问路边一摆摊 女,小瀛洲往何处走?她指了指高架对面马路,说那下面不远是马王街,小瀛洲就在那里。

我遂走下高架路,顺下面公路往左前方走。约行百余米,即到了一条小街的街口。那里进巷处立有一高大石牌坊。上书 “马王街” 3 个大字。进街后走过几处铺面,迎面见一肉铺门楣上写着“小瀛洲农贸市场” 7 字,走进去,见两边全是摆满各种时令蔬菜和其它食品货物的铺子。往里走几十米,出另一通道到外面街上。顺街回头到古稻田巷与马王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再往马王街前行,见有黄兴、毛泽东任教过的修业学校旧址。街的西头是省人民医院后门。此街全长约有百余米,沿途街道两边门面很多。其中有客栈,文具店等杂货铺,还有多家经营米粉、面条、饺子、包子馒头、玉饼、麻辣烫等各类小吃的食店。

逛完马王街,在十字路口见一家石磨坊 “宋姐早餐店”,并老远闻到一阵炸油条、油粑的香味。我停住脚步,在这家店前的一张小桌边坐下,接着点了一根油条、一个油炸麻圆、一个半月形状的油炸粉面韭菜包、一小碗黑米粥。一个人就慢慢品尝起来。那号称五星级的油条炸得色彩金黄,咬一口松软可口,外酥里嫩,面香味极浓。麻圆是糯米芝麻原料,吃起来香糯有味,很有粘性。炸粉面韭菜包透着嫩韭菜之清香,黑米粥喝一口,味道也好爽。油炸食品配粥喝,可谓绝配。

吃着这顿早餐,我不禁又回想到 1989 1990 年时,也是在这条街上的一些店铺前,我常买吃油条、麻圆、稀粥或米粉或包子馒头加稀饭的情景。那时候,我初调入《老区建设报》不久,这家新办报纸,最初办公地在又一村民政厅内。后来,由报社年轻的一把手领导拍板,买下了小瀛洲 7 号院子,使这家报纸有了办公之地。我和七八个年轻同事结束在外租房的漂泊日子,搬进了这院子内住下,从此有了一个安身的窝。当时,这个院子大约有百多平方米面积,六间住房,中间一厅堂,外面有坪塔和老院墙,看起来比较陈旧。单位还聘请了一位姓钟的老人帮我们做中餐。那时报社人不多,但调进或招聘的人员都很精干,无论当记者、或当编辑,或做广告员,大都能独当一面工作。因为领导有魄力,处事很公正,大家工作的劲头也很大,条件虽简陋,却都很卖力的工作。尤其 10 来人的年轻记者编辑们,每年除了跑全国各地,写百余条新闻稿外,还会完成规定的其它经营任务。报社机构也很精炼,只分编辑部、记者部、办公室三个部门。一位硕士研究生调进来,当了编辑部主任。另聘请了湖南日报的一位退休老总担任总编。

整个小瀛洲的演变来历,那时我们大都不知道,后来我才了解到,小瀛洲之地盘西起都正街西北侧的丰盈里,东止马王街。其地汉朝时属于汉景帝刘启分封之长沙定王刘发的领地;唐朝时属于潭州刺史杨凭的园林;五代时属于楚王马殷及其儿子马希范的王宫和园林之地;清道光时属于沅陵县知县王璋的宅园;晚清时属于追赠太子少保的湘军将领席宝田的宅院和宗祠之地。民国时,小瀛洲设过长沙大戏院、万国电影院、中央夜花园等。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在此曾演出 10 天。 1937 年抗日之战开始后,小瀛洲渐成了废墟。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小瀛洲一带的居民以平房为主,后来建过街办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建农贸市场。老区报社就在那时买下小瀛洲 7 号,办公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了东瓜山新的住宅,老区报社就迁新址了。 2000 年,蔡锷南路新修建,小瀛洲被拆除街的西头,只存东头百余米,就成为现在的马王街了。

小瀛洲两千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很复杂,占据这里的有名望的主人也很多。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要数五代时的楚王马殷马希范父子。比如,有关小瀛洲名字的来历,最早也是马王时代才开始的称呼。出生于河南的楚王马殷,在五代时一度拥兵雄厚,占据长沙后,曾建立割据政权,并获得了后唐主的分封,马殷和儿子马希范成了当时十国之一的楚国君王,前后统治了 50 年时光。马殷父子得到了国王的称号,此后也就只期望保靖和平了。比如在湘西发生征剿彭氏土司的溪州之战后,双方盟誓签字留名,曾竖立一块著名的停战结盟铜柱碑,保存至今,成了一块见证一方历史的重要文物。

此外,当过木匠的马殷,似乎也很喜爱园林和文人。他将自己居住的王宫园地中的方塘小岛命名为小瀛洲,并仿唐太宗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在长沙德润门(小西门)外设有天策府,并集有十八策学士,为首的学士是徐仲雅,曾在咏会春园的诗作中写有 “珠玑冷影偏粘草,兰麝香浓却损花”“山色远堆螺黛雨,草梢春夏麝香风”等名句传世。另一天策府学士李弘皋,所撰溪州铜柱 2000 余字铭文,也成了研究五代时代溪州土司和长沙马王结盟的重要宝贵资料。

另据清饶智园《十国杂事诗》注云: “小瀛洲……傍有方塘,塘中有小岛名小瀛洲,居人植柳,四面环碧,麓山送青,风景绝胜。”可惜,这小瀛洲的风景没能保存长久,历史的演变,最终使此地成了一块平民居住的繁华之地。但小瀛洲这个地名的名字却顽强地保留下来,没有消失。或许,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强大传承生命力吧!

历史从马王一代过去 1000 多年,我辈一些年轻同事住在这里时,大都也曾有过年轻文人“登瀛洲”的梦想,比如有位年轻同事在小瀛洲日夜爬格子,当年就写出过一篇中篇小说,在芙蓉杂志刊发后令人刮目相看。另一位年轻同事从这里写散文起步,后来去广东发展,文学事业大成,作品获过鲁迅文学奖。还有一些同事调动到省直等单位当了厅或处级官员,事业上也有了更大出息。有的分散到外地或回到家乡,也各自在工作或写作上有了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对于我辈平常天分的文人来说,想“登瀛洲”的梦想毕竟太难实现。以前我读《道德经》,记得老子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名言,以为自己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大器晚成的梦想了,但后来听说马王堆出土的汉帛《道德经》中,“大器晚成”一句是“大器免成”,原来老子的原话是被后人纂改了。老子是主张无为的,“大器免成”才真正合乎他的思想。由此来看,人生在世,其实只要能够平平安安从事一项职业,纵然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或成就出现,也应算是一种比较美好的人生之结局了。

吃完早餐,我开始往回走。那小瀛洲 7 号的院子我最终没找着,其地因拆建修路,也再见不到了。幸好马王街和小瀛洲农贸市场还在,让我依稀寻觅和感受到了当年生活之地的一些老旧的气息。同时也不禁感叹,时代变化真大,人人在这不断变幻的世界里,都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已。当我们活着的时候,需要不断奋斗,需要有“登瀛洲”的梦想,但这梦想最终能不能实现,其实关系并不大,命运说到底也非全由自己能掌控。总之,人生是短暂的,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期内,只要不断奋斗了,努力了,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遗憾了!心安理得过晚年,平静之态观世界,这也算是每个老年人应活得清醒自在的一种健康状态吧!

作者李康学,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祖籍湖南桑植。

责编:蒋振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