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福初:加强全民美育 提升大众审美素养

  湖南文联   2022-04-18 17:11:15

文丨鄢福初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加强全民美育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更幸福的生活、更高品质的生活、更精致的生活。但我国社会文盲少、“美盲”多,大众审美素养缺失现象的存在,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因而迫切需要国家加强全民美育,引导大众提升审美素养。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心灵教育、情操教育、人格教育,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引导人们去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从而提升人生境界;美育又与德育有着内在的联系,西哲康德指出“美是德行善的象征”,柏拉图认为道德教育始于美育,让儿童学音乐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最初德行本能”,达到心灵的和谐;美育还是创造教育,能激发生命活力,培养独创性和创造性直觉。总之,美育十分重要,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我国当前的美育和大众审美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

基础教育中,在升学指挥棒下美育被智育严重挤压,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教育和人文经典教育或有名无实,或开课不足,或以副课之名被主课挤占;整个教育体系缺乏可操作的科学的美育评价值机制,一些学校和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又乘机把艺术教育扭曲为升学的终南捷径,进行所谓的“魔鬼训练”,使美育背离了育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

全社会的美育普及未受重视。高雅文化艺术、文艺精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县级以下城镇处于稀缺状态;城市社区、乡村虽建设了一些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书屋等设施,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层次偏低,利用率不高;城市开发和乡村建设缺乏审美机制,高度同质化的钢筋水泥森林取代了多样化的风格和民族、地域特色;工农产品一改计划经济时代傻大黑粗面目,背离实用性地搞过度包装;在艺术市场上,美丑混淆、妍媸杂处,江湖艺术、艺术杂耍、假冒伪劣大行其道。

大众审美素养贫乏。表现为生活美学贫血,艺术审美缺席。百姓日常生活贪大求洋炫富竞奢,一些人服饰片面追求暴露,发式追求奇特,五颜六色招摇过市,美容不惜以损坏健康为代价。在休闲和文化生活中,低俗庸俗快餐式的视频、音乐、文学作品充斥网络和手机终端,以“小赌怡情”相标榜的砌长城、玩纸牌成为乡村和三四线城市百姓文娱生活的主流方式,高雅的文艺演出、艺术展览靠赠票还赚不来吆喝;另一些演出和展览现场则人山人海吵吵闹闹形同菜市场。

从以上列举的现象,足见加强全民美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为此,我呼吁大力加强全民美育,提升大众和全民族的审美素养。

一是要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审美风范。 中华美育传统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孔子就主张“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重视诗教、乐教,追求“尽善矣,又尽美矣”的境界。在老庄思想影响下,中华审美又形成了追求言外之意、以简驭繁、空灵之境等独特的审美取向。这些优秀的美育和审美传统都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传承、弘扬、转化,融入当代美育实践。

二是要强化艺术教育、人文经典教育进学校进课堂。 要遵循美育规律,注重从娃娃抓起。教育部门要使艺术教育成为中小学必修必考和升学科目,建立有效的美育评价机制,配备师资和教学设施。汉字是中华文化弦歌相续最重要的载体,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华美学风范的民族艺术,也是传统蒙学和美育的重头科目,可以作为中小学校抓美育的突破口和抓手。还要下功夫培育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学生们在浓郁氛围中热爱、亲近、学习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趣味和格调,使他们深层次地感受人生的美,增加对人生的爱,产生感恩之情。

三是要加强美育宣传和美学知识普及。 要强化媒体审美引领和美学普及功能、责任,引导大众增强审美意识,树立健全的美感和审美观。继续开展美学讨论,引发新的“美学热”。在宣传中注重把美与真、美与善、美与健康、实用、节制、适度、包容、和谐等理念和追求结合起来,把艺术美学、生活美学、环境美学、劳动美学、工业美学、建筑美学结合起来,使美的话题无处不在,审美活动无处不在,给大众以润物无声的美育熏陶。

四是要加大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 要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设施保障作为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资助等方式,大力引导城市文化资源向基层、向乡村流动,使高端的文艺活动常在群众身边举行、高水平的文化辅导员能够深入群众之中。要引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更多可以作为时代标识的“高峰”之作。要吸引新文艺群体人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他们队伍庞大、思想活跃、贴近基层的优势。

五是要注重环境美育。 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要及早引入审美机制。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心灵得到放松,实现人的诗意栖居梦想。要紧扣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发展,在规划和实施中强化美学介入、审美审查,推动形成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特色突出、和谐统一的美丽乡村和美丽城市,以美的环境涵养真善美的新人。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