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年轻人运动猝死悲剧频发,运动如何确保安全、减少风险?

  大众卫生报   2022-04-08 09:56:42

3月24日,山西财经大学一名女生跑步猝死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无独有偶,2月底,一则关于“字节跳动公司28岁员工猝死”的新闻占领热搜。情况说明中显示“吴某猝死前曾前往健身房运动,在运动约1小时后出现头晕现象,自认为是低血糖,测血压期间又出现呕吐,最后送至医院抢救宣告不治。”

近年来,关于年轻人运动不当猝死的新闻频见,高强度学习、工作加上过度的运动,缘何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运动前有哪些身体信号提示可能有猝死的危险?如何科学运动,保证自身安全呢?

高强度学习、工作加过度运动,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身体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会加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负荷,当过重的负荷超过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时,会表现为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严重者引起猝死。

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急剧增加,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出血或坏死,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发生猝死。

还有运动时通过出汗及呼吸道体液丢失,如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机体出现缺水,血液凝滞度增高,也会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当出现新发或加重的胸闷、胸痛、心慌、头晕、头痛、晕厥、恶心、呕吐、腹泻、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或肢体麻木、大汗等症状时,这些信号都在提示我们,可能有猝死的危险。

为了避免猝死发生,应每年常规去医院进行体检,明确有无家族性心脑血管疾病、个人既往疾病,行体格检查、化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如有以下情况,则不宜行剧烈运动:高血压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期、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者不宜运动。

如何科学运动,保证自身安全?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系统性、个体化、量力而行”的科学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高强度运动可在饭后2小时进行,中度运动应在饭后1小时后开始,轻度运动可在饭后半小时开始。起床以后没有补充糖分等营养即进行剧烈运动,实际上是加速对身体的损耗,不提倡起床太早进行运动。春天和秋天气候比较适合运动,夏天温度高、出汗多,加上剧烈运动,容易出现脱水,因此,不提倡大热天进行运动。冬天温度低,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发作,不适合运动。

运动前应得到充足的休息,运动之前要热身,热身可以使肌肉活跃,让韧带富有弹性。出汗过多时,应及时补充盐分和水分,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期间,逐步增大运动强度,快结束前,逐步减小运动强度,如长跑冲刺后一定不能立即停下来,要做一些缓冲的运动。运动结束后应确保充分的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以利于身体的修复。

年轻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在打篮球、踢足球时,避免膝关节、踝关节扭伤、旋转,防止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避免对抗性动作,防止摔伤、撞伤。

骨关节炎者应避免长时间跑、跳、蹲,避免频繁爬楼梯、登山、负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剧软骨磨损的生活方式。关节疼痛缓解后,积极开展有氧运动,包括慢步行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仰卧抬腿等。避免过高强度的运动,以免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应积极开展有氧运动,防止跌倒、外伤,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同时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

科学的运动,才能从中受益,更利于身体健康。

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阳宏奇

责编:袁小玉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