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厚兴 谈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3-14 09:12: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4日讯(通讯员 阳厚兴 谈威)近年来,云溪区八一村注重党建总揽、文明铸魂,持续严党风、促政风、传家风、淳民风、树新风,引导党员群众向上向善,有效提升村组自治效能,不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金字招牌。
激活村级组织“源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村注重强化党总支班子自身建设,抓好村“两委”及配套组织换届,将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作为村干部和党员的后备主力军,持续“把后备干部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发展成后备干部”,选配年轻村干部2名,储备后备干部3名,后备干部一律进村上岗,建立“导师帮带”对子5对,确保村级班子青蓝相继。对“两委”干部实行绩效考核,对支部书记、村民组长、后备干部实现履职承诺制度,每季度由24名村民代表进行一次考评,邀请街道联点领导、乡村振兴工作队列席,实现街道党工委考核、群众考评的“双考机制”。同时,加大“四议两公开”力度,建立村级巡察、政治建设考察、财务清查审计问题销号制度,持续推进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办事有人从,说话有人听。狠抓党员政治建设,把政治学习作为“主题党日”第一议题,开办全市第一家“讲习堂”,党小组轮流承办“微党课”,党员过组织生活实现常态长效。该村以《云溪区党员考评办法》为蓝本,结合本村“三大攻坚战”、防疫防汛、禁拆治违、移风易俗、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制定党员考评补充细则,发动党员在邻里“亮旗”,4年来共评出不合格党员3名、基本合格党员8名,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认领岗位、表率邻里。
畅通屋场邻里“微治理”
着力在村党总支、村委会、村议事会及村监委会“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组织构架下,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微单元”治理。以组内屋场为单位,按照“屋场相连、邻里互助”原则,从划分文明新风互助、稻虾养殖互助等党群互助互联组24个,创建互助互联党员示范岗45个,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先锋服务队6支,让党小组在各屋场之间做到有机衔接,把党组织神经末梢链接到“组-屋场-家庭”微单元。投入150余万元新建村民服务中心,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标准化全覆盖,推动45项服务事项下沉到村,绘制了流程图,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化、流程化,实现闭环管理,着力推进“五无村”创建,引导群众自主解决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绘就乡风文明“好风景”
该村以创建文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契机,党员牵头组建志愿服务队,积极推行公筷公勺、禁鞭禁炮、生态祭祀、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及时修订《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十不准”、环境卫生“十守则”,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公序良俗。从家庭这一社会细胞入手,深入开展“家规家训进农家”教育、“道德评议进农家”活动,大力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公益之星”“好公婆好媳妇”等典型。将明代尚书杨一鹏故里牌楼组打造成家规家训教育基地,党员带头将“杨氏十训”谱写成“孝德歌”,通过村村响每天早晚播放。建起80米“孝文化”墙,将从各家各户3000多条家规家训按内容归类,统一制作家规家训牌分发到每个农户,率先倡导栽下“四棵树”、家训当嫁妆,形成良好风尚。牌楼组居民杨其凡家庭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八一村“家规家训进农家”教育活动得到中央文明委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多次予以宣传推介。用好用活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添置健身器材和图书刊物,开展农业技术知识讲座、精神文明“微宣讲”,为群众读书、学艺提供方便,全村男女老少讲学习、重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唱响民生改善“协奏曲”
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发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掀起了村民“自己屋场自己建”高潮,办好了道路改造、美化亮化等八件实事,拆除旧房、危房、“空心房”等104栋,完成“白改黑”4千米,安装路灯388盏,美化绿化主干道6870米,新建村民休闲广场3处。募集资金210多万元,疏浚沟渠2.3万米,硬化渠5000多米。争取资金830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让全村喝上安全放心自来水。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探索资源开发、劳务输出、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持续盘活用好村、组“三资”,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组集体经济123万元。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花卉苗木、草莓种植、稻虾套养为主的生态农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面发动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装卸队、劳务公司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涌现出168家个体经营户和2家村级集体企业,全村11家企业年产值130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村以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产品营销等产销模式发展苗圃基地近500亩、草莓基地30余亩、蔬菜基地近200多亩,近500人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化公司及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就业,就地转移的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83%,95名已脱贫人口年均收入达18500元,全体村民稳步增收、富而思进,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为西藏自治区桑日县代表团到八一村考察交流)
责编:云溪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