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3-23 12:49:17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骆志平
南青北白长沙彩,是陶瓷界人士经常提起的一句话,里面蕴含着一段陶瓷史。在长沙彩出现之前,瓷器只有南青北白两种颜色,青瓷产于浙江越窑,白瓷源自河北邢窑。
长沙彩出生在长沙铜官石渚湖,从唐代算起,已逾千年,其出土的、地下至今还躲着的长沙彩有多少,估计谁也说不清楚,从长沙彩上拾起的唐诗弃儿,已整理成册的就有110余首,出土的文物有青釉、酱釉、绿釉、褐釉、白釉以及窑变釉等,还有各种形状的长沙彩造型,样样惊艳不俗。
可以说长沙彩是陶瓷家族中第一位穿着彩色衣裳,一身诗文味,从老龙窑走出来的俏丽佳人,加之飘洋过海去过29个国家和地区,颜值和资历,没有哪个窑口可相比,自然可称窑中魁首。
前些日子,我依着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边的山山水水,村居窑寨,老街坡岭转了好几个圈,也写了不少文字,应该说笔墨中的窑火味已然不少。虽然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生态环境中,不可能再写唐代李群玉那种“烟浊洞庭云”的诗句,但内心燃起的窑火也已点亮心中的长沙彩。
从彩唐桥入遗址公园,驻足桥头,彩陶溪从远处一路欢声笑语而来;南侧的铜官窑古镇站在石渚草市区,守望着老窑口,飞檐斗拱,气派巍然;东向为江洲,湘水依依,时不时渗过堤脚的缝隙,和瓦渣坪的老朋友相邀相聚;遗址公园则如一湾栖息的窑火,躺在唐窑碎片铺就的岁月里,一脸恬静清幽。
遗址公园的设计为开放式空间,核心保护区0.68平方公里,77条老龙窑依山就势,卧伏在唐风野趣中。入园门坊造型独特,完全是依文人意象,从老龙窑脊背剪掠下一弯古拙雄浑,配上五彩藤蔓缠缠绕绕,抖落出一身的春风得意。另一侧的烟囱,素面如禅,略显斑驳,上面嵌挂着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3个绿釉陶瓷大字,字体自在散逸,童趣盎然,系黄永玉老先生所书。整个门坊既显窑火的厚重千年,又把长沙彩的格调和品味写意般绘成了一幅画。
作为国内首个窑口遗址公园,要从专业层面达成一致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次面红耳赤的碰撞,仅仅是为了开出最好的一个药方,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除了亲自到现场踏勘把脉,还在北京多次召集专家会诊。省市区三级领导更是将其作为湖湘文化的一张新名片,烫金压膜,倾心发力。遗址公园一期项目从2010年9月破土开工,不到两年时间,便于2012年6月建成开园。
开园仪式在现博物馆所在区域举行,那天的天气十分神奇,连续多天的雨水居然在那一刻停了,还露出了一张幸福的太阳脸,几朵白云则在江风牵引下,顺势飘到了遗址正上方,看起了热闹,让人在天遂人意的遐想中,不觉心生祈愿。仪式由香港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主持,时任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及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郑欣淼亲临出席。
那天,单霁翔局长一路小跑上了主席台,他用了太多的赞誉和感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也赢得了台下一阵又一阵如释重负的掌声。陶笛大师周子雷则以悠悠笛声,撩动起窑膛中穿越的岁月,把随风飞舞的唐风古韵,洒向了黑石号扬帆起航的方向。只听得润儿书记和一大帮专家学者都啧啧称道。
遗址公园的成功开园,让长沙铜官窑声名鹊起,也为国家窑类遗址保护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就在当年,新华联傅军正式确定在石渚草市所在区域投资建设铜官窑古镇。
遗址公园建设以前,长沙铜官窑并不抢眼,只是静静的偎在湘江边上的一片荒丘之地,一个简易的保护棚遮得了雨却挡不住风,和周边农户漂亮的房子放在一起,显得老旧落魄。遗址下面,彩瓷碎片叠起的空隙,是蛇鼠藏身出没的好地方,在管理人员休息的房间,发现蛇鼠的事不足为鲜。据一直在管理处工作的老李讲,有次晚上出去巡防,碰到几条竖立路边的眼镜蛇,那摆动拉长的颈脖,吓得他不仅汗湿了衣衫,至今回到乡下,还不敢一个人出夜门。
入园小径一路蜿蜒,既是游客观光道,又是村里居民进出口,遗址里没有太多人为的切割,主要组团分三大块,谭家坡遗迹馆,陈家坪遗址和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谭家坡龙窑为1978年发现,只到1983年才深度发掘,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唐代龙窑遗址,除了窑背已塌陷外,其它均清淅可见,并且一次挖掘出的长沙彩达4000多件。那次的发掘一下就将长沙铜官窑送进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震惊了陶瓷考古界和文物收藏界。
在遗迹馆新建时的延伸考古中,紧倚老龙窑遗址的取泥、制泥、拉坯、上釉、晾晒等作坊区一一被发掘出来,使得谭家坡遗迹馆的陈列,由原来的老窑口保护,自然拓展为制瓷工艺全流程场景保护展示。
谭家坡遗迹馆依山就势。俯卧山丘,轻钢大跨结构简洁明快,外立面墙砖为陶土红,与多层迭递向上的青灰屋顶浑然相映,全天然采光,将馆外的树木拉近成窗前的风景,整座建筑偎依在绿荫环抱的山坡中,呈现出很强的自然感、艺术感。
博物馆的设计同样采用陶红色,鸟瞰外形取意于老龙窑,11600平方米的陈列馆,分序厅,黑石号文物,长沙窑印象,长沙铜官窑年表,长沙彩工艺、出土文物陈列展示及黑石号沉船故事。将长沙铜官窑的古往今来,以声光电揉合而成的场景模式,直观生动地再现了出来。
陈家坪遗址保护采取半开放式,主要展示唐、明两个朝代窑口在此叠加留下的印痕,还有一个最新发掘的窑神庙遗址。整个陈列比谭家坡简洁,展示内容和谭家坡遗迹馆互为补充,从更宽纬度,丰富了遗址公园保护展示的内涵。
近些年,随着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建成运营,铜官太丰垸美丽屋场和现代体验农业项目的植入,铜官文旅片区已经初具雏形。只是遗址公园守护的是文脉相续的魂魄,铜官窑古镇烘托的是长沙彩的骄傲和荣光,铜官老街则用精徽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副长沙彩演绎变迁的容颜,还有活化石般热火朝天市井烟火。
现在,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部门正在策划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和创建五A级旅游景区,文化保护挖掘的节奏快慢有序,而片区文旅融合的张力也在春风撩动的脚步中越走越坚实,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能依古人的期盼,穿江风踏细浪,站上吴楚桥,为楚汉名城再添长沙彩,新作铜官赋。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